人生高處,相見珠峰。10月10日,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中共日喀則市委、日喀則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聯絡組、日喀則市教育(體育)局、西藏登山隊與攜程集團承辦的“世界之巔·攀登者論壇”活動于定日縣“扎西宗珠峰小鎮”成功舉辦。
“珠峰小鎮”所在的扎西宗鄉,距離珠峰大本營約49公里,是通往珠峰、洛子峰和“世界十大景觀”之一的珠峰東坡-嘎瑪溝等旅游景區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資源優勢極為突出。今年以來,上海援藏按照“文旅先導、三產融合、鄉村振興、智慧賦能”工作思路,在日喀則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進“珠峰小鎮”建設,不斷提升配套設施品質,著力打造“環珠峰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地標。
“珠峰小鎮”是助力日喀則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標桿項目。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表示,文旅產業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大市場,在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方面大有可為。上海援藏正著力在新發展格局中,將珠峰旅游環線打造成一條“生態優先、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線。通過“文旅幫扶”,助力日喀則在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續寫不斷“攀登”的新篇章。
聚焦珠峰核心資源 改善文旅供給體驗
站在“珠峰小鎮”入口處,一條筆直的大道將小鎮一分為二,左邊是當地村民自己修建的房屋、商鋪,右邊是上海援建的小鎮主體,包括商業街廣場、登山體驗館、房車營地、酒店等。
上海援藏為什么要建設這樣一座“珠峰小鎮”?
這與“文旅先導”的工作思路密不可分。珠峰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來到珠峰腳下、遙望世界之巔更是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但是,珠峰天氣多變,如果不是專業登山者,一般游客如果錯過一睹世界之巔真容的機會,可能只能無奈離開。而處于前往珠峰大本營必經之路的小鎮建成后,現代化的設施和住宿條件,將給游人多一個選擇。
今年,在上海援藏項目投資基礎上,通過攜程集團引入戰略合作伙伴西藏平措康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裝修運營了平措康桑酒店。此前的“十一黃金周”,酒店實現滿房,就連其中單日價格高達1500元的高端客房,也是一房難求。這座剛剛開業的酒店在戶外圈“驢友”中有很強的影響力,配備了地暖、全天候彌散式供氧設備等舒適性設施,甚至提供現磨咖啡。此外,上海援藏還用上海地產集團捐贈的10輛房車打造了一個“房車營地”,內含雙人床、空調、沙發等設施,包含咖啡、卡座等功能,集休息、衛浴及休閑為一體,進一步提升文旅配套設施品質和接待能力。
酒店負責人劉東波表示,帶有戶外運動需求的游客往往自駕出行、自助規劃路線。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但對住宿環境的要求較高。如果建起了符合他們需求的酒店,定日就會變成游客必須打卡的目的地。
上海援藏通過規劃和引進優質市場主體,有效補充了高端住宿產品匱乏的短板,也改變了當地經營者的舊觀念。
以往,珠峰大本營可以夜觀繁星,但只能睡帳篷,定日縣城里的酒店單日價格普遍較低,距離扎西宗鄉政府10公里范圍內酒店價格最高不足400元。現在,平均單日房價達700元以上。當看到“一千多元的房間也能賣出去”,很多人固有的觀念改變了。周圍已有一些旅店老板開始重新裝修、提升服務、提高單價。以往,很多旅店沒有接入在線酒店預訂平臺,游客訂房間不方便。現在當地經營者逐漸接受了線上預定模式,即便遠隔千里,也能更好更快地對接內地市場需求。
此前,“珠峰國際登山產業運營服務中心”揭幕儀式在日喀則文創園區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委托自治區體育局向日喀則授予“西藏日喀則國家高海拔登山訓練基地”,這也是西藏首個國家級綜合型高原訓練基地,標志著日喀則山地戶外運動發展迎來了一個嶄新的起點,并將為以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為重點的日喀則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弘揚攀登精神 深挖內涵賦能產業
日喀則擁有眾多世界級的登山戶外運動資源,其中僅以珠峰為代表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就有5座,歷來就是登山探險的圣地,登頂珠峰、站在世界之巔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登山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終極追求。
在世界之巔·攀登者論壇上,專業登山者與各行業登山愛好者齊聚交流。這是上海援藏挖掘當地登山文化,建設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珠峰小鎮”舉措之一。
論壇專門為17位登頂珠峰的勇士印制手模,這些手模將在“珠峰小鎮”“登山者之家”專屬區域展示,讓年輕登山者以及往來游客都能近距離感受攀登精神的力量。羅則、桑珠、次仁多吉等登山運動員回憶攀登歷史。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局長尼瑪次仁是中國登山界的傳奇,也是我國第一所培養登山人才的專業學校——西藏喜馬拉雅登山向導學校(原名西藏登山學校)的創辦者。當年,西藏登山界曾流傳過一個“漢斯之問”:“歐洲人來西藏登山要去尼泊爾找夏爾巴人。難道中國就沒人能幫助他們嗎?”這在身為向導和聯絡官的尼瑪次仁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1999年,尼瑪次仁借助西藏體校提供的6間平房,依靠社會力量創辦西藏登山學校。他出任校長,并親自教授這些最高只有初中學歷的孩子學習登山技術、高山救援、大本營管理、高山攝影攝像,以及高山烹飪等職業技能。20多年來,招收農牧民子女超過300人,其中很多人完成了“7+2”任務,即成功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穿越南、北極點;超過50人獲得國家體育榮譽獎章;超過450人次成功登頂珠峰。這當中,一多半學員來自定日縣扎西宗鄉。比如扎西宗鄉托桑林村34歲的索朗,他17歲離開家,現在成了一名登山向導,供職于西藏登山協會,每年的登山季都會回到珠峰工作。
小鎮上的登山者之家已于9月初揭牌,成為全球登山愛好者及游客了解珠峰魅力、感受珠峰文化的絕佳場所。走進登山者之家,百年珠峰登山歷史躍然眼前,能看到一件件登山實物展品,還可以通過“攀登者主題有聲圖書館”聽見“珠峰原聲”。智慧有聲旅游小程序,將環珠峰旅游圈旅游、人文內容全面有聲化,選定環珠峰17個景點,精心制作17集有聲專輯,7個VR全景地圖,涵蓋了珠峰地區自然風貌及人文特色,包括雪山、湖泊、寺廟、宗教及當地特有民俗風情。
登山者之家以“珠峰記憶”“珠峰體驗”“珠峰環保”“珠峰精神”為設計板塊,設置了珠峰攀登者手印墻、登山用品展示櫥窗、直播間、演講公開課(TED)會場等區域。這里將向游客講述什么是登山、為何要登山,為前往珠峰的游客提供閱讀珠峰記憶的空間。
未來,“珠峰小鎮”還將匯聚更多的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培育更多行業市場主體,助力西藏日喀則在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續寫不斷“攀登”的新篇章。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 這里找到答案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珠峰腳下的土地將走出一條怎樣的鄉村振興之路?這是上海第九批援藏一到日喀則就開始思考的問題。
“珠峰小鎮”的建設,就是上海援藏對這個問題給出的一個答案——聚焦當地優勢資源,發揮援藏優勢,提升文旅配套服務能力,打造旅游品牌,有效拉動旅游客流的穩步提升,以此帶動鄉村振興。
為了打造“珠峰小鎮”,上海援藏于2020年開始謀劃,2021年正式啟動建設“珠峰小鎮”,著力打造“環珠峰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地標。不到一年的時間,新建珠峰廣場、衛生院、制氧站,進行道路美化,在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同時有效加強旅游服務保障能力;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及中轉處理中心,緩解扎西宗鄉生活垃圾處理壓力,保護珠峰生態環境;開展污水處理項目,在污水處理廠引進先進技術,有效處理扎西宗鄉排放的生活、商業等污水,優化鄉容鄉貌,建設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最根本的還是要發展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扎西宗鄉地處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量核心區土地不能用于建設,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之間的平衡,考驗著守在這方土地上的人們。扎西宗鄉托桑林村52歲的格桑從小編織邦典,一種用于搭配藏裝的毛織圍裙,目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格桑織的邦典色彩搭配講究,質量又好,在鄉里廣受歡迎,一條邦典能賣300到500元。她說: “我特別喜歡織邦典,每次織邦典的時候都會開心地唱歌。將來在‘珠峰小鎮’也可以賣邦典,客人一定會更多。”
今年1月至今,根據某在線旅游平臺統計,涉及珠峰的跟團游線路新產品,較去年同期增長77%,相關產品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95%。
村民羅布蓋上了新房子,出租了樓下4間屋,而且兩個兒子不定期外出務工,一家人年均增加近10萬元的收入。
上海援藏干部逐步強化“珠峰小鎮”建設與當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當地合作社通過營地管理、民宿改造、特色產品銷售、休閑游樂開發等方式,有效擴大就業供給,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為進一步挖掘日喀則當地文化旅游價值,上海援藏為日喀則設計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點、民族特征的主題文創產品和品牌標識系統。在“世界之巔·攀登者論壇”上,第一批產品一經推出,即吸引了市場關注,并受到公眾喜愛,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同時,上海援藏重視保護當地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上海浦發銀行拉薩分行聯合,以珠峰攀登精神、世界高度和生態環保為主題開發了系列銀行卡,配以豐富的卡權益,面向全國客戶發行。這是上海在藏國企深化滬藏合作,踐行金融援藏的具體體現。浦發銀行將把一部分發卡收益捐贈用于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日常環保工作。
“未來,我們還將深入探討下一步‘珠峰小鎮’管理運營的有效模式,進一步擴大‘珠峰小鎮’的‘朋友圈’,挖掘更多獨具特色的合作領域,開拓合作發展的新機遇,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各方資源參與‘珠峰小鎮’的建設,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貢獻上海援藏方案。”孟文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