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中非經貿合作領域已經遠不止于商品貿易。當前,中非企業在工程項目、產業鏈合作、新業態開拓等領域的合作持續走深。
肯尼亞基佩托102MW風電項目模型、“火眼”實驗室氣膜版模型、馬達加斯加網絡通訊現代化項目……走進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展廳,眾多的產業合作項目、涉及全產業鏈的產業模型等成果正被展出,印證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漸行漸深。
合作更重“深”度
在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中非發展基金與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全面深化非洲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共同在項目開發、“投建營一體化”等方面開展合作,助力中非合作高質量發展。
中非發展基金董事長宋磊介紹,基金成立14年來,投資了農業民生、產能合作、基礎設施、能源礦產等涉及非洲產業鏈發展的近百個項目,多層面助力非洲國家產業鏈完善和升級。比如,埃及蘇伊士園區和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項目吸引了眾多企業入園經營,形成園區內產業鏈優勢,提升了當地發展活力。“這些項目也推動著中非經貿深度合作。”
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走進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雨花高橋區塊,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坐落于此。在9月27日舉行的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推介會上,湖南省商務廳黨組書記沈裕謀介紹,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構建了功能互補、協調互動、錯位發展的“一核心、三片區、多基點”總體格局,聚焦深度合作與先行先試,著力破解中非經貿合作的深層次問題。該場推介會上各方簽署了11個協議,將加速先行區建設,助推中非經貿合作走深走實。
在貿易方面,中非合作也在縱深行。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說,三一集團的國際化從非洲起步,集團長期深耕非洲市場,目前已在非洲17個國家設有常駐分支機構,擁有20多家優質代理商和90多個服務網點,設備遍及非洲超5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在非洲大地上,共有14230臺來自三一集團的挖掘機、混凝土泵車、起重機等在忙碌著,見證著非洲的發展與振興。”
中非貿易與產業的融合也在提速。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周惠在9月27日舉行的中非醫藥健康發展論壇上表示,隨著中非合作論壇推出的舉措穩步落實,中非醫藥健康合作已從傳統的貿易導向型逐步向貿易與投資并重型轉變,中國企業參與中非醫藥健康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顯著成績。
業內人士認為,中非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有利于促進非洲產業深入發展,較快形成優勢產業鏈條,從而助推非洲工業化進程,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同時,此舉也將增強非洲經濟的“造血”功能,加速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深挖潛正當時
“目前,對非市場開拓已經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我們將著重從兩方面發力。”在中非醫藥健康發展論壇上,人福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文勝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拓展非洲市場:在商品選擇上,會將更多的高附加值產品帶到非洲生產;在市場開拓上,將重點拓展盧旺達、烏干達等東非國家的市場。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給中非經貿合作帶來一定沖擊,但機遇也蘊藏其間。“疫情催化下的全球產業鏈重構將給非洲帶來巨大機遇,非洲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將得到有效提升。”在宋磊看來,機遇包括兩方面:一是非洲作為全球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經濟增長韌性較強。二是全球產業鏈格局加速調整,非洲擁有的自然資源等優勢進一步凸顯,隨著非洲大陸自貿區加速建設,域內貿易和投資成本逐步降低,制造業水平將隨之提高,經濟結構更趨多樣化,為中非開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間。
“促進產業合作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柯良棟表示,中非雙方經貿合作互補性強、潛力大,雙方應持續加強政策對接,加快落地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探索打造一批產業定位清晰、區位優勢突出、運營管理先進的產業鏈合作示范區,在航空、金融、旅游、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推進戰略對接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推動雙方產業鏈合作走深走實。
在中非產業鏈合作論壇上,非方也拋出了橄欖枝。盧旺達貿易和工業部長貝婭塔·哈比亞利馬納表示,盧旺達已在制造業中圈定了紡織、服裝、電子、制藥、玻璃和投資加工以及礦產品加工等30個重點領域,期待中國企業加強對非洲的投資,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更好助推非洲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