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期發布一系列報告,揭示了新冠疫情對文化領域的影響。報告稱,疫情正在擾亂世界各地的生活、社群和企業,并深刻影響著整個文旅產業的系統生態。但危機也進一步展示出該產業在應變、溝通和復蘇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特殊的行業背景下,我國文旅產業積極應變,數字化文旅步入上升通道,主導消費升級的文旅產業異軍突起。融合、跨界、創新,引領消費大規模回流,不斷凸顯出以經濟內循環為主體的文旅產業新格局。
其實,我國文旅市場早已進入長期增長期,發展前景可觀。有關統計數據顯示,1989年,中國平均家庭旅游人次只有0.2次,到2019年已經達到了4.34次,這個數字在短短30年的時間里上翻了20多倍。國內旅游人次也從1984年的2億,擴大到2019年的60億人次。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放眼更廣的維度,文旅產業基本上是能夠跨越周期的。短期內受到的沖擊,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長期走勢。
產業生態重組營造文旅新體驗
“國際上的通常認知是以人均GDP為基礎,將文旅劃分為觀光游、休閑游、度假和體驗游幾個階段。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文旅產業的發展則是跨躍式的。”遠洋蔚藍海岸總經理張曉巖說,我們用了近40年的時間,開啟了歐美人200年來積累的生活方式,甚至已然實現了超越。
張曉巖拿出這樣一組數據,2021年“五一”小長假,遠洋蔚藍海岸總計接待旅居人數超過10萬,其項目更是熱銷1.5億元。透過這些數字不難發現,全新的旅游消費群體,已經不再滿足于大眾化且單一觀光的旅游產品。伴隨80后、90后成為社會主力,由他們主導的消費升級也在文旅產業中逐步顯現。他們更加注重體驗化、個性化、移動化,更加喜歡擁抱互聯網和社交,他們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崇尚濱海度假,注重個性追求、喜歡休閑式深度體驗。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7年,遠洋蔚藍海岸就已經開始了全新濱海度假生活方式的探索。經過抗疫的歷練,遠洋蔚藍海岸不僅搭建了新型鄰里社交關系平臺——北北俱樂部,還首次提出“5+3北北生活方式”,定義出以周為單位,從北京到北戴河隨意切換生活與工作的旅居方式。進入后疫情時代,遠洋蔚藍海岸再度升級,從度假服務到文化藝術,從社區教育到城市公益,再次延伸了文旅度假的溫度。
張曉巖認為,基于私域流量運營的基礎,遠洋蔚藍海岸的社群精神已然向生活方式主張裂變。隨著“北北俱樂部”社群度假體系逐步完善,人們感受到的是遠洋蔚藍海岸的樂趣與品質相伴。“北北俱樂部”一詞不僅代表了遠洋蔚藍海岸,更代表了整個北戴河區域的全新旅居生活主張。而這一主張的實現,離不開蔚藍海岸基于森域、海域兩大體系構筑的多元產業平臺。
消費升級迎文旅產業4.0時代
權威人士指出,文旅產業的4.0時代,讓產業發展與生活方式的關聯更為緊密,文旅綜合體的形態更受追捧。未來,旅游科技和目的地服務均會成為資本投資的風口。
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全年文旅項目總投資逾1.6萬億元,其中文旅綜合體占比最大。“后疫情”時代,我們看到文旅供給端的打造不斷升級,各地對文旅產業的投資持續放大。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旅創新將成為文旅產業長久發展的關鍵。”張曉巖說,目前,遠洋集團在地產轉型上,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探索文旅項目的整體開發運營模式中,遠洋蔚藍海岸已經成為遠洋集團轉型產品的代表。
面對年輕態的文旅需求和碎片化、快節奏的都市痛點,在距離北京280公里的北戴河新區,遠洋蔚藍海岸以社區運營、藝術賦能、深度體驗三個錨點,構建起新型文旅社區。隨著遠洋蔚藍海岸詩意生活主張的落地,其精細化的社區運營,讓文旅產業有了新格局。黃金海岸線做底,現代藝術設計與自然森林相融合,在原有生態條件下,考慮當代人的空間需求,引進了多業態高端資源,升級打造成為‘娛樂酒店居住一體化’的大型濱海度假勝地。權威人士認為,作為文旅創新的先行者,遠洋蔚藍海岸針對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思路,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帶動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完美地將旅游項目與文化生活嫁接,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探索性的嘗試。
“消費者在生活中的需求和訴求,在文旅中幾乎都能找到相對應的元素和板塊。文化創新、旅游商業等生態集群,包括新視覺、新體驗、新場景、新消費以及新文旅、新文商、新藝術、新城市等業態項目,都能讓文旅產業在蔚藍海岸項目整體定位上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張曉巖說。
由此看來,注重文旅產品的互動性和體驗感,變本地生活方式的異地化已然成為當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新消費所呈現出的求新、求變、求趣味等新特點正在引爆產業倍增。有人預言,未來引領消費的,一定是年輕的、活躍的和更擁抱互聯網、數字化的人群,其內容消費也將更加的碎片化和視覺化。展望未來,我國全面加快信息時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布局,不僅會大幅提升國內文旅產業的市場空間,還將助推產業格局悄然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