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財政局獲悉,2021年1-6月,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市級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市屬企業以及區縣(自治縣)所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國有一級金融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呈現較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高增速。
數據顯示,1-6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671.1億元,同比增長31.3%,兩年平均增長7.6%。其中市屬企業1866.1億元,同比增長24.3%,兩年平均增長2.3%;區縣國有企業805.0億元,同比增長51.4%。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07.9億元,上年同期為負數,兩年平均增長12.6%。其中市屬企業90.8億元,上年同期為負數,兩年平均增長4.8%;區縣國有企業17.1億元,上年同期為負數。
重慶國企營收快速增長的動力何在?半年成績單背后,藏著重慶國企發展的哪些趨勢?
持續創新增強動力
記者從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簡稱機電集團)2021年半年工作會獲悉,上半年,該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3%、新增訂單同比增長38.7%。集團旗下18戶主要生產型企業,有14戶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優勢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合計增收同比增長24.4%。
對此,機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勇總結為“外抓市場、內強管理、深化改革、持續創新”。
以創新為例,今年上半年,機電集團研發投入產出成效顯著:研發費用投入同比增長10.5%,研發費用投入強度(R&D)為3.4%;完成重點新產品開發130項。其中,集團所屬氣壓公司高壓無油壓縮機無故障運行超800小時,保障“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和貨運補給船成功發射;軍通公司重點攻克的高空壓制技術實現國產化應用,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機床集團高精度蝸輪加工技術及裝備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機電集團的創新平臺建設也得到穩步推進。重泵公司新增國家認可(CNAS)實驗室1個,賦能中心新認定為重慶市首批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安公司獲批重慶市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投資提速提高實力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發布的半年成績單也顯示,上半年集團經濟運行取得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勢頭,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截至6月底,集團總資產3057億元,同比增長16%;上半年實現全口徑收入35.49億元(不含TOD開發及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56.76%。
據悉,上半年,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主業持續回暖,完成客運量12.86億人次,同比增長62.1%。其中軌道單日客流量達到416.9萬人次,再創新高。同時,上半年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投資建設全面提速,完成投資207.5億元,同比增長11.8%。占全年投資計劃的55.6%。其中,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95.6億元、完成55.8%。
在建軌道項目13個、263公里,計劃今年年底開通9號線一期、32公里;四輪規劃項目已開工4個共77公里,已開工48個工點;渝合線一期土建工程完成72%、璧銅線節點工程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2%、江跳線土建工程完成91.7%;重慶東站骨架道路一期工程土石方累計開挖105萬方,興塘立交等5個施工段落已全面開工:公交站場今年計劃新開工8個、完工7個,上半年已開工2個、完工4個:TOD綜合開發已初步梳理約105個項目具備成片開發潛力……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上半年,重慶化醫集團經營指標同樣實現大幅度增長,企業改革全面向深推進,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安全環保總體可控。實現營業收入392.46億元,同比增長58.37%;實現利潤總額10.73億元,同比增加11.24億元;實現稅金12.24億元,同比增長69.60%。各項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化醫集團方面表示,這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一是集團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上半年,研發投入加大,同比增長26%;新產品、新技術取得新突破,新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專利增量明顯,新增授權專利同比增長62%;數字化轉型取得新進展,新增3個數字化車間、2個智能工廠并投入試運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戰新產業產值占工業銷售收入比重的18%,超過預期進度目標。同時,化醫集團不斷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落地后,集團各部門和各企業積極行動,穩步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此外,集團還堅持綠色發展,增強安全環保實力。上半年,重慶化醫集團開展督查74次,各企業開展公司級檢查1911次,各危化企業使用安全費用近5000余萬元,全部用于安全隱患整改、安全設施改造等,全面落實安全環保主體責任,貫徹安全發展理念。(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