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樹最理想的種植條件為15—25℃的溫暖氣候,全年的降水量必須達1500—2000毫米,同時其降水時間能配合咖啡樹的開花周期。除了季節和雨量的配合外,還要有肥沃的土壤,最適合栽培咖啡樹的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質的肥沃土壤。另外,日照是咖啡生長及結果不可欠缺的要素,但過于強烈的陽光會抑制咖啡樹的生長,故各個產地通常會配合種植一些遮陽樹,一般多種植香蕉、芒果以及豆科植物等樹干較高的植物。最理想的種植海拔為500—2000米,生長在海拔800—1200米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品質最佳。
由此可知,栽培高品質咖啡的條件相當嚴格:陽光、雨量、土壤、氣溫,包括咖啡豆采收的方式和制作過程,都會影響到咖啡本身的品質。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產地有50多個,分布在美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
美洲
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和出口國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日益增長,呈上升趨勢。巴西主要出產與海平面同海拔生長的淡味咖啡,其中最好的是圣保羅地區的桑托斯咖啡,這種咖啡溫和純凈,不含苦味。
哥倫比亞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國。所栽培的咖啡皆為阿拉比卡種,味道相當濃郁,品質、價格也很穩定,煎焙過的咖啡豆更顯得大且漂亮。咖啡豆是大粒型,具有特有的厚重味。
哥斯達黎加哥斯達黎加的塔拉蘇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所產咖啡溫和、香醇,帶有一絲酸味。生產地大致可分為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及中間地帶3個區域,并且依海拔而分等級。咖啡豆屬于大粒型,尤其以太平洋沿岸的高地所生產的為上選品。
危地馬拉高地產的咖啡香醇,頗受好評,是混合式咖啡的最佳材料。危地馬拉咖啡曾享有世界上品質最佳咖啡的聲望,顆粒飽滿,酸度均衡,味道變化多;烘焙較淺時,其味溫和;經深度烘焙,味道就變得濃烈且有煙味。
波多黎各此地的咖啡具有越來越流行的香醇口味,有望成為日益重要的咖啡生產地。
牙買加牙買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島最好的咖啡。藍山咖啡是其中的貴族,這種咖啡風味濃郁、均衡、富有水果味和酸味。在品質、特色、香味、甘潤方面,都完美無缺,是咖啡中的極品,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加勒比海環抱的藍山海拔在1525米以上,當太陽直射蔚藍的海水時,陽光把海水的藍色反射到山上而發出璀璨的藍色光芒,生長在那里的咖啡因此而得名。藍山咖啡一般都單品飲用,但是由于產量極少,價格非常昂貴,市面上的“藍山”大多是以味道相近的咖啡調制而成的。
古巴古巴最好的咖啡是圖基諾。這種咖啡風味純正,顆粒適中,酸度較低。
薩爾瓦多與墨西哥、危地馬拉并列為阿薩·麥爾德集團的生產國,并且正與其他國家競爭中美洲前兩名的位置。此地依海拔分成3大類(SHG高地、HEC中高地、CS低地)。產于高地者,為大小勻稱的大顆咖啡豆,口感香濃溫和。
洪都拉斯山岳地帶的水洗咖啡豆較受好評,而產于低地的咖啡豆品質略遜一籌。此地也依海拔而分為3個等級。從中粒到大粒,味道柔和。
非洲
肯尼亞咖啡生產的王國,以其芳香和濃烈的味道著稱于世。無論是清咖啡還是伴有牛奶的咖啡,都有著迷人的特色。
坦桑尼亞味道同香濃優雅的中美咖啡接近,比肯尼亞咖啡酸性弱。查格咖啡獨具特色,值得品嘗。
喀麥隆和科特迪瓦出產一種濃烈、味苦的羅布斯塔咖啡,經常被用于蒸餾混合咖啡中。
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擁有堪稱咖啡原產地的歷史和傳統。西南部的卡法被視為“咖啡”這個名稱的發源地,而南部的希摩才是咖啡的主要產地。其豆小香濃,擁有獨特的風味,通常僅以“摩卡”稱之。
亞洲
印度尼西亞主要產地有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及蘇門答臘島,90%為羅布斯塔種,其中蘇門答臘島所產的“曼特寧”最為有名。來自東方的豐富醇厚,如蜂蜜般潤滑的口感,在“藍山”出現前,其曾被視為極品,濃烈香醇的風味至今仍受人喜愛。在烘焙之前就已熟透,這使其具有獨特的風味。
中國中國南方很多地區的土壤和氣候都適合咖啡生長,具有咖啡種植的理想環境。目前中國咖啡的主要產地是云南,占全國產量的80%以上,海南第二,而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種植。
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處北緯15°至北回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這種自然條件形成了云南小粒咖啡的特殊性——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早在20世紀50年代,云南小粒咖啡就在國際咖啡市場上大受歡迎,被評定為咖啡中的上品。
云南咖啡的種植歷史可追溯到189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從境外將咖啡種子帶進云南,并在云南省賓川縣的一個山谷里種植成功。云南咖啡大規模種植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種植規模一度達4000公頃。目前全省種植面積占全國面積的70%,產量占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還是咖啡豆產量來看,云南咖啡已確立了其在國內的主導地位。云南咖啡宜植區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思茅、西雙版納、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