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為什么這么貴?”近日,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亮相全球木蘭論壇暨2021(第十三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時被問到這樣一個尖銳問題。而更讓人關注的是,即便客單價不低,奈雪的茶近3年卻仍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1.38億元。奈雪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客單價最高卻仍不賺錢
奈雪的茶有多貴?據招股書顯示,其客單價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是42.9元、43.1元和43.3元,成為了現制茶飲賽道中平均客單價最高的茶飲品牌,遠超行業35元的平均客單價水平。
目前,奈雪的茶客單價在一些門店稍微有所下降。信息時報記者在奈雪的茶廣州萬菱匯店看到,“霸氣芝士芒果”的單價是29元,“霸氣芝士葡萄”的價格是28元……不過,新式茶飲的客單價還是遠超傳統奶茶。
既然奈雪的茶賣得這么貴,那一定很賺錢吧?其實不然,奈雪的茶到現在還是虧損的。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0.87億元、25.02億元、21.15億元,分別凈虧損0.70億元、0.40億元、0.28億元,合計虧損1.38億元,整體凈利潤率僅為0.2%。
這也難怪,業內對于奈雪的茶要赴港IPO的舉動,會以“流血上市”來評價。
奈雪的茶賣得這么貴,錢都花到哪里去了?從招股書來看,其各項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其中,原材料成本、員工成本及租金物業管理開支,為奈雪的茶的三項固定大頭支出,占到總收入的逾八成。
對此,奈雪的茶回復信息時報記者時表示,公司最高成本來自原材料,且以鮮果茶為主,該項開支的比重持續維持在30%以上,最高達到38.4%。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在今年全球木蘭論壇上也提到,“我們的食材成本是非常高的。”
據披露,奈雪的茶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9個月,分別產生材料成本占相關期間總營收的35.3%、36.6%和38.4%;員工成本分別占總營收的31.3%、30.0%、29.0%。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表示,造成奈雪的茶虧損的最直接原因是單店的營收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這說明其整體的單店流量應該是不理想的,“客單量、流量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平均2.4天就開一家店
雖然持續虧損,但奈雪的茶卻一直在擴張。記者注意到,自2015年在深圳開出全國首店,奈雪的茶門店數一路攀升。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開出了422家門店,包括覆蓋中國內地61個城市的420家以及分別位于中國香港及日本的各一家。截至目前,門店數量已進一步增至507家。據粗略計算,平均每2.4天就新增一家門店。從行業競爭來看,奈雪的茶的市場份額達17.7%,排名第二。
然而,一邊是門店在大舉擴張,另一邊則是單店銷售額和訂單量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單店日訂單量分別為716單、642單、465單,日均銷售額分別為3.07萬、2.77萬和2.01萬元,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特別是在2020年前三季度,平均單店銷售額出現快速下降。
這是怎么一回事?奈雪的茶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公司繼續在網絡中開設新店,令現有店鋪的訪客量及訂單分布更平均。也就是說,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密度增大,單店的訂單數被平攤。
招股書顯示,未來兩年,奈雪的茶還將大舉擴張開店,計劃2021年開店300家,2022年開店350家,其中70%為PRO(專業)店。對于開店方面的計劃,奈雪的茶向記者表示:“在公司的整個茶飲店網絡中,會進行策略性布局,將茶飲店設在高人流量的位置,主要是高端購物中心的核心位置。”
據介紹,奈雪的茶于2020年11月推出全新店型“奈雪的茶PRO”,這是繼“奈雪的茶”、“奈雪的禮物”、“奈雪酒屋”以及“奈雪夢工廠”之后的第五類店型。“未來我們仍將不斷提高公司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密度,以覆蓋更廣泛的消費場景及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奈雪的茶回復稱。
未來繼續走“高端化”?
目前,奶茶行業進入門檻低,產品同質化也較為嚴重。奈雪的茶則想通過“高端化”路線來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堅持“大店+高端產品”的模式。
記者注意到,目前走“高端化”路線的奈雪的茶并未實現盈利。未來,它還會堅持“高端化”嗎?對此,奈雪的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堅持開大店走高端化路線,因為“空間”也是他們非常重要的產品。“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包容的、具有強烈‘分享’特質的空間,讓奈雪能夠成為大家生活中的日常。”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大店+高端產品”的背后則是居高不下的成本。
對于如何降本增效問題,奈雪的茶回復記者稱:一是進一步深耕數字化運營以提高效率。開發專有數字系統,并全面升級數字化運營及管理系統,為產品持續創新提供信息,加強品質管控,自動化店內運營,定制品牌推廣及營銷工作以及簡化門店的開發。二是加強供應鏈能力。計劃在不同城市建立多個“中央廚房”,儲存原材料及制作預制烘焙品;將繼續采購優質食材制作新鮮、美味及有創意的產品;通過數據驅動優化整個供應鏈管理。三是提高顧客參與度以建立長久的聯系。繼續加碼技術及數據功能,進一步優化公司會員系統;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拓展觸達顧客的渠道。
不過,這些舉措能否奏效,還有待時間考驗。
業內聲音
新式茶飲市場頭部格局尚未定型
近年來,奶茶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見飲品,各種新式奶茶品牌層出不窮。《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即使受疫情影響,國內新式茶飲的門店數量在2020年還是多達48萬家,預計2021年會達到55萬家。
從資本端來看,新式茶飲也頗受青睞。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年之后,茶飲品牌投融資活動開始頻繁。其中,2018年茶飲品牌投融資事件有16起,2019年有10起,2020年有12起。總體來看,近十年茶飲品牌投融資事件共71起,披露的投融資金額超35億元。從茶飲品牌的融資次數來看,茶里ChaLi以6起融資位列第一,奈雪的茶、喜茶以4起融資并列第二。
不過,目前行業呈現同質化嚴重,行業頭部格局也尚未定型。喜茶、奈雪的茶在高端價位進行競爭,一點點、CoCo在中端價位,蜜雪冰城則在低端價位。
對于誰更有可能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并不重要,第一股并不代表長紅,最關鍵的是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差異化的運營能力及護城河的深度跟廣度。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表示,未來茶飲競爭主要是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從品牌和精準營銷方面入手,誰的客戶定位更清晰、鎖定客戶的能力越強,越能勝出。其次是從產業布局來看,擁有上游資源或資金“大腿”的企業更有“錢”景。
上海睿農咨詢高級合伙人趙恒則認為,茶飲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突圍:一要通過持續不斷的推陳出新,滿足年輕消費者追求新事物的需求;二要在產品本身上下功夫,讓品質成為消費者持續購買的理由;三要推廣活動的年輕化,通過與年輕消費者喜愛的熱門活動或話題來進行溝通,讓推廣活動時尚化,而不是讓品牌和產品時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