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貸流入樓市已成為當下資金監管方面的重點,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就有銀行開始嚴查資金流向的問題,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紛紛出臺政策,劍指經營貸。
深圳也不例外,關于經營貸違規操作一事可以追溯到2020年,在疫情沖擊之下,為了助企紓困、激發市場活力,很多地方出臺了降低經營貸利率,乃至于直接貼息的優惠政策。原本利民的政策被投機倒把的人違規利用,拿去“炒房”。
因此,對經營貸的嚴查從去年也就開始了,據深圳銀保監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該局共部署深圳轄內中資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務進行全面排查,選取6家銀行集中開展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
即使在如此大規模的排查下,仍舊未能給“瘋狂”的房地產市場降溫,據統計2020年深圳共有28個日光盤,也就是說,平均約每十天就有一個樓盤被搶光。即使在2021年初始,管控政策趨緊的情況下,仍舊有“日光盤”,如前海天健悅桂府開盤,427套住宅3小時售罄,成為2021深圳第二個日光盤。
從深圳市整體新房市場的平均價來看,2020年5月后開始逐步有漲幅,到8月份漲到最高點后逐漸回落,開始進入一個較為平靜的時期。這與去年4月,深圳率先查經營貸一事或許有關,據悉當時查處經營貸只發現三例,不了了之后,樓市開始大漲,也就在那個時候,網絡中關于經營貸的傳言和輿論開始抬頭。
2020年11月,經營貸款就已經有了收緊的趨勢。除去開門紅的優惠政策部分能享受到3.85%的優惠利率外,市場上的利率定價都普遍在4%~4.5%。同樣對于公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各大主流銀行會重點考察經營痕跡,而對于非真實經營的貸款將不予審批。
從深圳房價趨勢圖可以發現,房價在10月份回落到之前平均水平后,繼續下降,似乎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逐漸趨于冷靜。但從經營貸管控層面來看,不排除與貸款收緊的趨勢相關。當然,經營貸并不是唯一影響房價的因素,2021年年初,房地產的調控動作越來越多,對經營貸的管控也更加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深圳房價在1月觸底后開始反彈,仍舊出現日光盤。
這是否意味著經營貸的管控使得違規資金無法流入市場,投資行為得到抑制,市場開始逐漸理性,剛新需求仍舊很大,金融市場開始向安全期過渡?
首先,需要了深圳市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的真實情況。據悉,3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兩家監管機構,聯合通報了轄內經營貸違規炒房的排查結果。從2020年4月以來,監管對轄內商業銀行1771億資金,總共15.4萬筆經營貸,一共才發現了21筆,5100萬的違規,合計比例不超過0.1%,準確說深圳的經營貸違規率是0.0292%。
而其他城市,如北京被查出來有百分之15%-30%的經營貸被通過各種房市流入樓市,上海也被爆出已經有幾百名涉嫌違規套取經營貸的人,被相關部門排查出來,并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相比之下,深圳市關于經營貸的排查結果讓眾多網友難以接受。有網友表示,被查出來的5180萬違規貸款,都不夠在深圳灣買一套像樣一點的豪宅,只相當于1771.73億元經營貸的0.0292%,四舍五入,約等于0,這顯然不能叫大傷害,質疑在侮辱公眾的智商
之所以嚴查經營貸,是因為一旦其違規流入房地產,一方面或將炒高房價,影響調控大局;另一方面扭曲了其原本的經營屬性,無法達成扶持中小企業、扶持實體經濟的目的。如今,徹查經營貸也已成為房地產管控的重點,2021年3月26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審慎合規經營,嚴防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進一步加強中介機構管理,建立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并定期披露。
大眾之所以關注經營貸是因為它可能是炒高房價的原因,按照深圳自查的結果來看,在徹查行動之下,出現日光盤,房價開始抬頭,或將意味著剛需市場仍舊強勁,房地產市場逐步趣穩。但,目前對于經營貸的查處仍在進行中。
近日,深圳監管機構還要求每季度排查房地產信貸調控政策執行、經營貸資金是否存在違規流入樓市等情況。深圳銀保監局表示滾動排查范圍為截至報告期末的所有存量業務,包括房地產對公和個人信貸業務、經營用途貸款、消費類貸款、信用卡以及理財、投資等表內外融資業務,其中經營用途貸款是排查重點,排查結果于每季后5個工作日內上報。
也許在經營貸嚴查處理之后,且在嚴格執行完善的經營貸政策之下,才可能真的得知房地產市場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