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新春到,假期理財要趁早。據《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春節前至少已有超30家券商開啟相關推廣活動,并推出新春專享產品。其中多以質押式報價回購及收益憑證兩大類理財產品為主,一般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6.66%左右。
“你買啥理財了?我剛剛發了年終獎,某平臺的穩健產品收益太低了,基金這么火,能不能介紹給我幾個收益高點的啊?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研究理財產品。”一位互聯網一線“大廠”行政崗員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春節假期來臨,各類機構趁機推廣各類理財產品,理財型客戶成為各機構的必爭之地。假期期間,國債逆回購、券商、保險等短期理財產品更受到投資者青睞。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超百家理財平臺及官微發現,今年推出春節定制理財的券商不在少數,大多以質押式報價回購產品、收益憑證為主,但收益抬升并不高。同時,宣傳購買國債逆回購的券商較多,大多數券商都會進行相關理財知識科普。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春節前,大多數券商推出包括質押式報價回購及收益憑證兩大類理財產品,一般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6.66%左右,雖然不及“818”“雙11”期間收益高,但本次產品期限跨度較大,包括14天期-88天期不等,并且限額較此前也有所放寬。
日前,某上市券商推出春節爆款質押式報價回購理財產品,期限14天,約定年化收益率為5.5%,單產品限購50萬元,1000元起購。記者在體驗過程中發現,2月8日該券商可購的5款產品已全部售罄。另一家券商推出的質押式報價回購產品期限較長,到期年化收益率為3.58%,期限為88天,單客戶單產品購買上限50萬元。還有一家券商推出新客專享收益憑證,約定年化收益率為6.66%,期限14天,限購5萬元。
實際上,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保本理財已成為過去式,不少追求低風險的投資者已將目光瞄準券商的上述兩類產品。
一家上市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比銀行理財產品,從介入時間來說,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報價回購業務更具優勢。同時,不少投資者還不太了解券商理財,一直認為券商理財門檻較高,不容易參與。券商借節假日大力推廣國債逆回購、收益憑證、報價回購等產品,還有開戶入金送大禮等活動,也是想借這個機會,推進財富管理轉型,讓更多投資者先入門。同時,這也是一個吸納新客戶的好時機,要知道,在券商平臺購買理財是需要開設證券賬戶的。”
對于當前投資者的理財意愿越來越高,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莊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居民資金向財富管理機構流動的驅動力,除了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以及‘房住不炒’政策基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資管新規的落地以及剛性兌付的打破。過去資本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預期收益型產品,這類產品通常都是以低風險甚至無風險伴隨著高收益,扭曲了投資者心中的風險收益曲線。”
“當市場存在預期收益型產品時,投資者不會愿意把自己的資金投資到有風險、收益不確定的凈值型產品上。資管新規的落地,使得預期收益型產品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投資者心中的風險收益曲線重新定位,才會愿意把資金交給更專業的機構進行打理。”莊嚴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但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一家上市券商這樣提醒投資者,“不要因為拿了年終獎,而隨便改變風險偏好,參與不了解的投資品,不要過度追逐理財收益,而降低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