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推廣中心指導,新農人學院主辦,長江期貨、浙商期貨、國泰君安聯合支持,新牧網新豬派承辦的《2021生豬期貨專題公開課》邀請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首席研究員周小球作《未來已來——生豬期貨上市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主題報告,周小球給大家詳細講解了生豬期貨上市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就定價模式上的改變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分享。
生豬期貨到底如何影響現貨市場,我們到底要不要玩生豬期貨呢?
生豬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有6大特點!
隨著1月8日生豬期貨的正式落地,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我國首個以活體為交易標的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上。
沒有生豬期貨之前,生豬市場是一個沒有鎧甲,大家一起沖鋒陷陣,比拼成本、資金、財務的競爭市場。而生豬期貨上來后,中國生豬市場的競爭維度將發生變化。
當前的生豬市場是個完全競爭市場
要了解生豬市場到底有哪些變化,我們要先了解生豬市場的以下6大特點:
1、生豬市場規模巨大,高達1.5萬億
根據2020年12月數據,按生豬期貨保證金20%的規模測算,一個月生豬期貨的保證金規模就高達15000/12*1*10%*20%=25億,更大的市場意味著更大的機會。
如果按照保證金10%計算,價值50萬合約做一手最低就要5萬元。
2、豬肉的群眾基礎好——剛需
這幾年禽肉雖然產量有大幅提升,但是利潤波動非常大,且虧損的時間更長,中國人對禽肉需求并沒有無限度擴張。而中國人均豬肉消費40公斤/年,全球其他地區僅10公斤/年,達到4:1的比例。這樣的需求比例也凸顯了中國人對吃豬肉偏好程度比其他肉類更高。
3、市場參與者結構靈活
從生豬市場來看,除了國企中糧、外資企業正大,10大養殖集團或企業多為民營股份制公司。而鋼材、原油等行業的頭部參與企業多為國企、央企,生豬期貨2萬億市場,意味著未來機會很大。而且生豬行業孕育了大量上千億市值的大企業,未來發展機會非常大。
4、行業集中度上升空間巨大
2019年的CR10是9.4,集中度還有提升空間。比如大豆壓榨為75%,飼料為25%,而生豬期貨僅為10%!上升空間巨大。
5、價格完全由供求關系決定
我們生豬期貨目前仍然是生豬出欄很高提高,利潤下降;出欄下降時,利潤提升。呈現的是“完美”的反比關系。
6、價格波動非常大、周期性波動
行業價格波動很大,一個周期可以漲1.5-2倍,后面又跌下來,并且每一輪周期大概2-3年,周期比較固定。
因此,生豬行業的特點是“完全競爭市場”,市場上的機會非常大。
生豬期貨影響現貨市場在所難免
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包括發現價格(期貨市場具有反映標的資產價格信息的能力)、風險管理(企業經營平穩增長)兩大基本功能。生豬期貨上市給現貨市場帶來的改變主要是定價模式,行業生態和流通方式。
定價權;
1、行業生態上,沒有期貨以前,定價主要是受到養殖戶、屠宰企業、上游養殖企業影響決定決定。而如今生豬期貨上來后,定價模式的影響方除了產業鏈的人以外,還可以是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基金私募機構、散戶,他們都可能參與、影響、決定市場的價格,甚至“沒有豬的人,也能賣豬了”。
這使得生豬期貨由單純的現貨,變成了一個金融品、金融標的,因此,這相當于豬價的定價權不再是由養豬人為主的群體決定了,必然對我們養豬人最關心的豬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2、定價模式;
如今主要是“一口價”,即養殖戶一口價賣給豬經紀,豬經紀賣給屠宰企業,屠宰企業根據屠宰的等級給到錢豬經紀。
定價體系引入期貨概念后,賣方往往是參考期貨價,通過盤面價格加一個價差來定價的。比如豆粕行業,往往是在期貨盤面價格加減100、200元來定價。即三個月后買方找賣方買生豬,賣方不會直接給定價,而是跟豆粕行業一樣在生豬期貨盤面價格上加一個價差。而這樣一點的變化,將使得養豬人被動地關注生豬期貨的盤面數據。
3、銷售渠道;
生豬期貨也提供一個新的銷售的渠道。以前我們通過現貨銷售,但現在生豬如果期貨市場的價格合適,我們就可以把豬賣到生豬期貨去,而這對于有交割倉庫/廠庫的養殖集團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不同集團的在銷售渠道上的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