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打進本報熱線2268888反映,在買二手房過程中遭遇一房二賣、房屋被查封或凍結等很多“麻煩”,尤其是交易資金糾紛,弄得心力交瘁。二手房買賣過程中如何避免交易風險,為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二手房交易中“麻煩多”
市民劉女士兩年前看上一套二手房,但賣方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房貸,為了讓賣方解押,她把17萬元解押款直接打給賣方,結果到了約定日,賣方沒有出現,17萬元解押款被挪用了,追了一年多,才通過訴訟渠道追回。
劉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眾所周知,二手房買賣流程復雜、周期長且涉及金額大。業內人士分析稱,除了劉女士遭遇的賣方挪用解抵押房款風險外,房屋交易過程中一房二賣、房屋被查封或凍結、買方支付首付款后房屋過戶失敗賣方拒絕退款、過戶后賣方不能及時拿到房款等問題時常發生,由此引發房屋買賣糾紛,這已成為房產交易中的一大痛點。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房產交易線上化進一步加速,二手房交易的安全性越發受到各方重視。
“資金監管”保障買賣雙方權益
2018年8月,我市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正式上線,目前已經平穩運行兩年。
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是指買賣雙方簽訂網簽合同后,在房產交易、登記辦理過程中,買方將房款轉入買賣雙方約定的監管賬戶,委托銀行監管資金,買賣雙方完成房產轉移全部手續后,監管資金再劃轉給賣方,目的是保障買賣雙方權益,降低資金風險。
家住綿陽的陳女士與丈夫共有一套商鋪準備出售,通過公證委托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與買方過戶。支付部分費用后,陳女士委托中介收取買方尾款,期間未做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在辦理過戶繳稅環節,因商業稅金超出預期,買方提出拒絕支付尾款。因房產證、公證委托書、房屋尾款均已委托給第三方,在尾款未交付的情況下,買方和中介將房屋進行轉移,造成陳女士房財兩空。對于賣方來說,如果陳女士在房產交易過程中選擇資金監管,就規避了買方資金斷裂、中斷交易、不付尾款等風險,保障了自己的權益。
而對于買方來說,只有在產權交易完成后,賣方才能取得監管資金,規避了賣方惡意騙款、付款后賣方不配合過戶等風險。系統還采用銀行與住建部門相結合的監管模式,通過銀行監管、住建部門監督實現資金監管“雙保險”,以保障監管資金的安全性。
如何進行存量房資金監管?
那么,存量房資金如何監管?據相關專家介紹,存量房資金監管流程為:簽訂買賣合同、簽訂資金監管協議、打款到資金監管賬戶、辦理并領取不動產權證書、監管賬戶資金劃撥至賣方賬戶。房產過戶后,辦理完不動產證,2個工作日內監管賬戶的資金(本金+利息)直接劃撥至賣方約定賬戶,此過程中銀行不收取任何費用。若交易中斷,監管賬戶資金則原路返回買方賬戶。
據了解,我市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上線”以來,監管資金近10億元,越來越多的人買賣二手房選擇“資金監管”,為自己的財產上一把“安全鎖”。目前,我市綿陽市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綿陽分行、綿陽市涪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各網點均可辦理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