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CBA常規賽北京對陣廣東第二節末尾的時候,萬圣偉與翟小川互相進攻防守的時候發生肘部接觸,裁判立即喊停并給雙方各一次違體,本來是一次非常普通的技術犯規,卻因為裁判的“烏龍”鬧出一個大笑話。在判處北京違體后直接喊出“遼寧違體”,讓廣大網友說“遼寧躺著都中槍”。
其實偶爾的一次口誤大家都能理解,畢竟裁判也要隨著比賽節奏來回奔波的同時還要觀察有無犯規,精神和體力相對來說消耗也挺大難免有失誤的時候,但是并不代表每一次的失誤都能被理解。
2020年浙江對陣遼寧因為裁判給出浙江阻擋犯規,引得全場觀眾大喊黑哨。
2019年11月30日深圳對陣廣廈,胡金秋跳起封蓋時打到了沈梓捷的手,但是裁判視而不見繼續比賽,惹得深圳領導破口大罵。
2018年12月21日CBA常規賽遼寧對陣廣東隊,裁判2分鐘內做出兩種判罰,最后郭士強主教練上訴后,主裁判竟然打起了場外電話后該判遼寧。
諸如此類判罰在CBA賽場上每年都會上演幾次,甚至每場比賽出現多次的錯誤判罰,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在要求規范球員,規范比賽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考慮規范一下場上的裁判,對于球員和觀眾來說只想要一場公平對決的比賽。
近年來隨著CBA職業聯賽的規范化和職業化,我們看到對于球隊也好,對于球員也好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地提升,這不僅提高了賽場上的競技水平,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加精彩的視覺體驗。唯獨對裁判方面管理比較松懈,大家都知道球員犯規會受到不同程度懲罰,可裁判錯判充其量是改判而已,甚至一錯到底也不會有任何的懲戒,這無形中就給了裁判濫用職權的機會,嚴重了會產生腐敗問題。
相比較球隊和球員職業化和規范化,那么對裁判來講是不是也應該做到最基本規范呢?當然這里的所說的只是極個別的裁判,大部分裁判還是很公正的,但就是那幾個個別裁判搞得整個賽場烏煙瘴氣,是不是可以考慮對裁判也進行擇優制呢?設立考核制度選擇優質的裁判,不僅是對聯賽的負責更是對觀眾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