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期申報、建設、評審和驗收,2019年10月1日起,鄭州62家機動車尾氣超標維修治理(M)站順利投入市場開始運營,標志著我市開始全面實施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與維修(I/M)制度。從此,行政區域內尾氣排放超標的機動車,都需到具備資質的維修單位(M站)進行維修治理,維修竣工后持M站出具的維修發票、治理清單和檢測報告到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I站)進行復檢,未在M站維修治理的車輛不予復檢。
62家維修企業變身 “汽車尾氣專科醫院”
截至2018年底,鄭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410萬輛,并且以每年約30萬輛的速度劇增;受機動車日益增加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鄭州市的PM2.5源解析也發生了變化,機動車污染的貢獻率已經提高到24%以上,機動車尾氣超標維修治理刻不容緩。
2019年3月25日下午,召開“全市機動車尾氣維修治理站建設工作動員會”, 宣布《鄭州市機動車尾氣維修治理站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和《機動車尾氣維修治理站規范建設標準》,84家維修企業現場申報“鄭州市機動車尾氣超標治理(M)站”建設。
4月20日,經過篩選,72家申報企業通過了河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機動車污染監測與防治專業委員會專家們的初審。
5月9日和22日,先后組織M站建設“現場觀摩會”、“實操推進會”,72家維修企業對M站建設有了更加充分的認知:環境美、技術高、信譽好、服務優……
6月27日至7月15日,經過M站建設驗收專家組的實地查勘,62家維修企業通過了設備、人員、資質、安全、制度、環保等項目評審。
9月26日,62家維修企業的檢測診斷、維修治理人員等180余人參加了M站技術培訓會。
9月30日,第一批通過驗收的62家維修企業面向社會進行公示。
今后,如果機動車尾氣排放不達標,想找黃牛或者隨便找個地方修理就行不通了,超標車必須到指定的M站進行專業維修。
M站 從“常規檢查”到“對癥下藥”
機動車尾氣主要是來自內燃機的排放物,由于燃料含有雜質、添加劑及燃燒不完全等原因,機動車尾氣中除了氧氣、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等少數幾種為無害成分外,其他大多數成分,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微粒(某些重金屬化合物、鉛化合物、黑煙及油霧)、臭氣(甲醛等)都是污染環境的有害成分。
據統計,當機動車排放超標時,有害物質的排放量往往是達標車的10倍~50倍。因此,要想對因故障引起尾氣超標的車輛進行尾氣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維修技師必須有扎實而全面的理論知識及汽車尾氣超標原理分析能力及經驗;另一方面,汽車維修企業要具有相關的檢測診斷及維修設備,并能有效應用起來。
閉環管理 疏、堵、防、管、序
汽車已經成為人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普及到廣大百姓家還是近十幾年的事情,人們對汽車的養護意識及環保意識較為薄弱。部分車主認為只要車還能動就不用進汽車修理廠進行檢查或維護;部分車主用車時只考慮動力性,只要車輛動力足,至于油耗多大、尾氣排放怎樣,都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汽車尾氣超標車輛進行治理,就只能用強制手段,即對在用車輛定期進行強制檢測,對于尾氣超標車輛進行強制維修。
I/M制度即機動車檢測/維護制度。目前,這個制度是我國解決機動車污染防治問題最有效、最先進的管理制度,就是對在用車進行強制性定期檢測,并對出現故障的車輛進行強制維修的制度。各地的事實證明,強制維修是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的有效手段。
鄭州市機動車污染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陳顯倫介紹:“我們的目標是盡早在全市建成機動車尾氣排放超標治理維護站(M站)監管服務平臺系統,完成M站治理維護數據與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及交通、環保主管部門信息聯網,實現對汽車尾氣排放超標治理的閉環控制,從而嚴厲打擊汽車尾氣排放超標治理過程中弄虛作假行為。”(記者燕子丹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