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 |
![]() |
2019年9月24日,中歐班列“齊魯號”駛出濟南南站,首次開往塞爾維亞。 |
![]() |
樂高在華的某門店。 |
![]() |
2019年9月12日,海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中秋文化體驗活動。圖為海南大學留學生在制作月餅。 |
70年來,中國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從一窮二白走向繁榮富強,從百廢待興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如今,堅實的發展基礎、顯著的經濟增長、驚人的市場潛力、扎實的開放政策,正在幫助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可以說,一個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中國正在讓世界刮目相看。
改革開放改變中國人生活
第一臺進口設備、第一次對外援建、第一次出國留學、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個經濟特區、第一家肯德基餐廳、第一個外資超市、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第一次舉辦世博會、第一次舉辦進博會……數十年來,開放對中國的改變滲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桃汁飲料、泰國生產的貓糧、新西蘭純天然蜂蜜、美國阿拉斯加鱈魚片、意大利天然草本牙膏……在位于北京大望路的華聯精品超市內,各種進口商品占據著不小的“地盤”。幾乎每一個品類的貨架上,都有相當比例的進口商品供消費者挑選。
“小的時候,家里有兩臺進口日本電視機,一臺是杰偉世電視,一臺是松下電視。到現在我的印象還特別深刻,遙控器都是鑲嵌在電視機上的。”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說,從最早的電視、冰箱,到后來的隨身聽、MP3,再到現在的化妝品、小家電,如今進口商品對中國人來說已經變得司空見慣。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劉青看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現在中國商品的供應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巨大改變,消費者選擇更多樣了,而且不斷有新產品出現來滿足人們的新需求。
除了飲食之外,開放也讓中國人的購物方式變得豐富。時空轉換到1996年,沃爾瑪在深圳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彼時,糧票才逐漸離開流通領域,在供銷社排隊采購的記憶依然新鮮,外資開設的自選商場就悄然來到中國消費者身邊。“商場一開業,周邊的人全去湊熱鬧。”深圳市民李女士回憶,“以前都是排隊買,我們隔著玻璃看,要啥告訴售貨員。現在,超市里東西都擺在貨架上,我們隨便選隨便看。”
據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高級副總裁石家齊介紹,當時深圳只有少數本土百貨超市、香港商店、免稅店,其余都是便利店或是小商鋪,大型超市非常少見。沃爾瑪等一批外資企業將現代零售業態引入中國,改變著中國本土零售業的格局。例如,員工培訓時,美國教練從搭貨架、上貨、陳列商品、到清潔等細節都手把手地教,地板要清潔到食品掉下去能撿起來吃的程度。“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崛起,加上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都將為零售業帶來更多機遇,我們對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石家齊說。
從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僅1.1%,到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從“一顆螺絲釘都是寶貝”,到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從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非常少,到貨物進出口總額穩居世界第一;從“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總里程14.3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在開放中實現了巨變。
中國發展造就世界機遇
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主動敞開胸懷推行的開放政策,一方面使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體系之中,另一方面也為世界各國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
據法國泰雷茲集團北亞區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顧樂涵介紹,自2001年起,泰雷茲就成為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區域管制中心的空管自動化系統供應商,為中國60%的空中交通提供空管系統支持,向空客各型客機以及各大飛機制造商提供航電系統與維修服務。
“隨著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中國創造了更加開放、便利、透明的營商環境,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中國外資流入量達到歷史新高,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地。這印證了中國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泰雷茲對在華業務發展充滿信心。”顧樂涵說。
“樂高集團致力于將寓教于樂的理念與樂趣帶給全球各地的孩子們。在過去30多年間,樂高集團持續在中國推動品牌和業務的發展。中國是我們的關鍵戰略市場之一,我們也持續加快步伐,希望將樂高玩樂體驗帶給更多的中國孩子。目前,樂高已在北京、上海開設品牌旗艦店,在嘉興開設一家工廠。到2019年底,我們將在中國的35座城市擁有140家品牌零售店。非常感謝中國政府為國際企業構筑良好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丹麥樂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倪志偉向本報記者表示。
日本驪住集團水科技首席執行官YCChen表示,中國市場是驪住集團在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重中之重。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驪住集團攜手高儀、伊奈、美標以及驪住整體衛浴四大國際品牌,很榮幸地共同見證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市場成為推動驪住集團整體轉型增長的啟動平臺。“2019年初,我們在上海成立了全新的亞洲研發中心。驪住集團將始終投資于中國市場,因為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和前景是無限的。”YCChen說。
對美國陶氏化學公司而言,以中國大陸為主體的大中華區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場。2009年,上海陶氏中心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正式投入運營,成為陶氏化學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一體化研發中心,擁有100多個世界頂尖實驗室、近700名科研人員,規模居外商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前列。
美國陶氏大中華區總裁林育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具有深遠意義。這些舉措推出伊始,陶氏大中華區就密切關注并指定專門小組進行研究。目前,陶氏全球總部戰略團隊也有專人跟蹤“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進展,以便捕捉其中機會。
從外資企業對中國的評價和態度中,不難看出在他們眼里,一個日益開放的中國意味著怎樣難得的機遇。
“中國智慧”獲全球點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世界而言,如果說中國成就、中國市場是“魚”,那么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便是“漁”。
70年來,中國在很多領域的探索都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貢獻。以減貧為例,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為全球減貧提供了經驗。數據顯示,近6年來,農村已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另一項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在現行聯合國標準下,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
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中國系統性國別診斷》報告稱“中國在快速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時專門發賀信盛贊中國減貧方略,稱“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再如,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問題,世界范圍內一時間出現了很多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呼聲,寄希望于讓各經濟體從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一個個“小湖泊”“小河流”,以解決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中國則從紛繁復雜的局勢中把握規律,高舉“擴大開放、互利共贏”的旗幟,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成長的煩惱”。從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主動縮短負面清單……在中國方案里,“開放”這個關鍵詞從來沒有改變。
美國硅谷著名天使投資人史蒂夫·霍夫曼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他說,中國經濟政策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為世界經濟帶來了積極影響。特別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支持民營經濟等多種舉措,推動了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土耳其寇琦大學商學院顧問奧克塔伊·法提赫表示,舉辦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傳遞的重要信號,即中國市場對世界更加開放。與此同時,中國宣布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放寬市場準入等舉措,對全球來說都是重大的利好。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在于創造了多少物質,還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在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高度贊賞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世界文明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這些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和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