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老年癡呆,其學名就是阿爾茨海默病(AD),它是一種起病隱匿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力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平均每7秒鐘,世界上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得此病后,患者的大腦會慢慢失去功能,從而導致記憶和認知水平的下降,直至缺失。其發病進程可以持續十年到二十年之久,發病初期出現短時記憶的缺失,隨著腦區病灶蔓延,漸漸地記憶全失,最后失去自理能力。阿爾茲海默癥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于70歲以前發病。女性發病人數比男性高(男女比例為1∶3)。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
輕度癡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
第二階段(2~10年)
中度癡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
第三階段(8~12年)
重度癡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最終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發癥。
目前關于該病的病因不明,有關的假說多達30多種,換句話說我們到現在為止依然不知道導致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具體原因。由于暫不知曉病因和發病機制,該病一直以來都處于無藥可治的境地,現在用于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藥物主要有,膽堿酯酶抑制劑,代表性藥物為多奈哌齊;NMDA受體拮抗劑,代表性藥物為美金剛;以及抗焦慮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精神病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對癥治療以及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的進展,但是最終阿爾茨海默病都將發展為第三階段,也就是重度癡呆階段,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最終死于各種并發癥。
在阿爾茲海默癥的研究上,人類還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能攻克這種疾病,使人類免于阿爾茲海默癥帶來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