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印象里,摔跤常與力量和“野蠻”相聯。不過,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民族式摔跤,卻不僅僅是力量的對抗,更是智慧和美的結合。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式摔跤項目于9月8日至16日在鄭州大學中心館、中心體育場舉行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計25支隊伍參加,是本屆民族運動會歷時最長的比賽項目之一。
映象網記者了解到,搏克為蒙古語音譯,意為摔跤,是蒙古族傳統體育活動男兒三項競技之一。它是蒙古族男子比試力量、技巧與智慧的體育娛樂活動。
在現場記者看到,運動員一般穿著有金屬鉚釘鑲邊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澤勒”(跤褲)、“策日布格”(彩帶)、“淘術”(套褲)、“果特勒”(蒙古靴或馬靴)和“布蘇勒”(皮制腰帶)。
來自內蒙古代表團的運動員矯佳博告訴記者,搏克比賽與其他的摔跤比賽相比,在規則上有兩點明顯不同。一是參賽的選手不分體重級別,二是采用單淘汰制,即一跤定勝負。在比賽中,先倒地或膝關節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著地為負。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規則具有明顯的不合理性,既沒有公平的競賽基礎,而且一次定勝負的比賽方式里存在偶然性。”她說,這些規則在蒙古族同胞那里非但可以接受,而且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