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生產總值達4.8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五;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的重大轉變;城鎮化率提高到51.7%,農村人口每年轉移落戶近200萬人……
8月22日,由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啟幕。首場發布會主題為“爭先進位謀出彩 敢于擔當鑄輝煌”,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何雄通過大量數據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發展改革工作取得的成就。
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五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歷屆發改熱鬧秉持“以推動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絕不讓發展機遇從我們手中錯過”的理念,分析大趨勢、研究大戰略、協調大政策、推進大項目,作出了應有貢獻。
我省地區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36.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8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五,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產業結構上,河南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的重大轉變。三次產業構成由1949年的67.6:18.2:14.1優化為2018年的8.9:45.9:45.2,工業經濟總量穩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挺起了制造業的脊梁。
以裝備制造等12個產業為重點實施產業轉型攻堅,新能源客車、盾構機、智能手機等成為河南制造新名片,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
城鎮化率提高到51.7% 農村人口每年轉移落戶近200萬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省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重大轉變。農村人口每年轉移落戶近200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到51.7%,進入了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時期。
70年來,河南基礎建設設施發展突飛猛進,路網規模持續擴大。全省交通網絡總里程達27.6萬公里,是1949年37.1倍。鄭州機場客貨吞吐量躍居中部地區“雙第一”躋身全球貨運機場50強。從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運營,到高鐵形成“十”字交叉,再到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率先實質性落地,高速鐵路逐步成網。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從1994年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到率先實現所有縣城20分鐘上高速,發展短板成了優勢。內河航道條件持續改善,沙潁河、淮河等4條水運通道通江達海。實現所有的行政村通硬化路。
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1%。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每萬人擁有床位數從1978年的14.4張提高到2018年的63.3張,人均壽命從建國初的35歲提高到76歲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1978年增長100.2倍、130.7倍。(記者 阮海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