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
公園城市到底啥模樣?8月21日,經過一個月多的施工,鄭州金水路紫荊山公園北門東側拆掉圍擋亮出俏模樣,讓途經此處的市民直觀地體驗了一把公園城市的感覺。
街景更美 出入公園更便捷
上午10點,小雨淅瀝,記者來到紫荊山公園北門以東探訪,該處的“拆墻透綠”工程圍擋已拆除,透出滿園的綠色,沿金水路400多米長的“小清新”步行道與公園美景融為一體,步行道兩側新增的草坪、花帶蜿蜒綿延,小假山、景石妙趣橫生,不少市民從步行道穿行,倍感輕松愜意。
此處步行道上共設置8個出入口。市民步行經過金水路,顛覆了過去人行道的感覺,既是過在街頭穿行,又像是在逛公園,不僅可欣賞園內美景,而且可隨時進入公園,在天然大氧吧內活動或小憩,讓更多人更方便地享受到生態建設的成果。
據介紹,草坪、花帶內裝有霧森系統,開放時可營造出白霧升騰、清涼宜人的“仙境”感。沿路大樹上安裝了七彩樹燈,讓公園的夜晚也充滿夢幻色彩。“鑲嵌”于公園與道路之間的兩處休憩廣場上,安裝了休閑亭子、廊架、座椅;步行道與公園之間,利用小竹林、綠籬等做隱蔽,開辟了20米長的非機動車停放區,方便市民需要;步行道磚采用了應用于海綿城市的沙基透水磚,可實現“雨天不留水,雪天不留雪”的透水效果。
全園拆圍 共享更多綠色
紫荊山公園被市政道路及金水河劃分為東、西、南園三部分,這次率先亮相的部分為東園北門和東部。
下一步,西園的“拆墻透綠”也將啟動,拆除原有圍欄后,將沿街面增加綠籬、觀賞植物,在金水路及紫荊山路補植行道樹,保留園內的香樟、棕櫚等大樹。沿金水路及紫荊山路增加出入口,方便市民進出。在西園北側及西側增加小型活動空間、書吧及便民服務亭,提供短暫休憩場地。此外,考慮到紫荊山地鐵站出口處人流量大、停車壓力大的情況,還將增加非機動車停車區域。
南園也將將拆除東南圍欄,沿街面增加綠籬、觀賞植物,人行道補植行道樹沿人行道增加出入口,梳理公園內交通流線,方便游人快速進入公園。
東園鄰城東路的圍墻也將被拆除,新設圍欄邊界將后退3到5米,沿街面增加綠籬、觀賞植物,保留現有竹子等觀賞性好的植被。
通過全園拆圍透綠,實現公園外圍綠色“不斷鏈”,全面融入城市街景。
二次拆圍 重建綠色生活?
1997年,我市曾開展過一次影響全國的“拆墻透綠”行動,36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筑被綠色取代。現在,漫步在鄭州街頭,公園、小區、單位的實體圍墻是少了,而一排排鐵欄桿、一道道木柵欄卻擋住了人們進入綠地的腳步。
今年3月20日,我市再次啟動“拆圍透綠”工作,由碧沙崗公園、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打頭陣”。
時隔22年,二次拆圍。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拆圍透綠”,并非簡單地拆掉公園圍墻、柵欄,而是結合周邊街區建設,對公園沿街街景進行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重新規劃設計和改造。
拆掉的是公園的圍墻鐵柵欄,重建的是市民的綠色新生活。下一步,人民公園拆圍透綠也將實施,還將動員更多沿街單位、居民院加入到拆圍透綠的行列,努力建設城在園中、綠色共享的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