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木蘭變胡建人了?”
花木蘭預告片的第一個鏡頭,就引來了爭議。《花木蘭》電影中的福建土樓,蒙古甲和南北朝妝容,在網上都引發了熱議。
不過對于老外而言,他們對于預告片的疑問則是:為啥花木蘭要把華為logo畫腦袋上。
7月8日凌晨,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發布首款預告,片中劉亦菲飾演花木蘭,李連杰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反派女巫,甄子丹飾演木蘭導師Tung,安佑森飾演木蘭男友陳洪輝,還有鄭佩佩也在其中特別出演。
只不過,預告片的第一個鏡頭就引發了爭議……一個福建土樓。
圖源:《花木蘭》預告片
片中的第一個鏡頭,是一個附近種滿水稻的福建客家土樓,而水稻和土樓這兩樣東西,都是南北朝沒有的:木蘭辭是北魏民歌,而參考北魏疆域,花木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福建人。
要知道,木蘭辭原文可是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的,我認為木蘭乘坐的是7:07從廈門北開出,17:35到鄭州的G2046次列車。
也許花木蘭是乘坐高鐵出征匈奴?
對此,有網友評論到,難道花木蘭是福建人?花木蘭真名應該叫發木蘭?花木蘭實際上抵抗的是不是匈奴,是兇餓的廣東人?
實際上,《花木蘭》的英文,還真是Fa Mulan,也許和福爾摩斯一樣,當年花木蘭的翻譯是個胡建人……
除了土樓以外,《花木蘭》的預告中“亂用”的東方元素,也引起了日漸挑剔的中國網友的質疑:
為何花木蘭要打明清時期的太極拳?
圖源:《花木蘭》預告片
南北朝當是扎甲,甲騎具裝,為何花木蘭要穿宋甲戴蒙古盔著半身甲?為何花木蘭要披發上陣?
花木蘭預告片中的蒙古甲 圖源:《花木蘭》預告片
為何“木蘭”的妝容,還原的如此嚇人?
這部預告片在國外也引起了熱議,不過和國內不同,老外沒有那么多文化上的解構。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又一新作,《花木蘭》在國外熱度很大,剛一推出就上了熱搜榜。
不過在熱搜榜的評論里,老外們紛紛納悶,為啥花木蘭要把華為寫腦門上……
看著確實有點像華為logo
看起來華為的形象通過美國政府一年的宣傳,已經深入人心,讓老外們條件反射了。有國內網友評論稱,看起來,“特朗普優選”的廣告效果,還是很大的。
對此,有中國網游評論到:為什么要在腦門上畫華為呢?可能是因為,她要為家族帶來“榮耀”吧。
……于是,花木蘭給長輩買了臺榮耀
東方主義爭議
有些網友吐槽劇中的“歷史錯亂”,但另外一些網友的指責就比較“深”了。有網友認為,花木蘭雜糅的“東方元素”反應出殖民主義的文化霸權與偏見,也就是好萊塢飽受指責的“東方主義”。
微博網友@洛梅笙對著所謂“還原”直言不諱:嚇死人的東方主義。
“嚇死人的東方主義”
而在這篇微博的最高贊評論中,有網友表示,這部劇和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一樣充斥了西方人封閉刻板的傅滿洲式的“東方印象”,很難想象這是標榜“Culture represention”(文化多元)的迪士尼的作品。更有網友吐槽稱:“可算理解黑人看見《黑豹》啥心情了。”
面對“東方主義”的指責,網友也是爭論起來。有網友表示,而花木蘭所謂“嚇死人”的妝容,是經過考古考證的,就是“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影視還原,并非西方對東方的獵奇心理。
此外,有網友指出,客家與土樓,倒是有點關系,有網友指出,客家來自西晉永嘉之亂的南遷,土樓或許也是當時的中原民居的形制之一。
而另外一些網友則認為迪士尼真人電影版的花木蘭,主要著力點還是“替父從軍”建功立業,加上劇中“雌雄不分”男性定妝,讓這部劇有了“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平權意義。作為迪士尼第一部“華裔迪士尼公主”,也符合迪士尼近年來“鏗鏘公主”的形象。
而豆瓣的網友則給出了一個比較犀利的總結,豆瓣網友Paco認為,《花木蘭》原型故事的“傳說”屬性,加上迪士尼動畫版的奇幻色彩,已經讓傳統意義上的“東方主義呈現”在這次的真人版中有了一層合法性外衣,這樣一來,所有關于考究性的爭論都是意義有限的(《木蘭辭》本身也不是“嚴謹”的),因為正誤本就不存在,這是迪士尼最聰明的地方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吐槽都是如此“沉重”,@馬伯庸在微博上則對《花木蘭》的參演陣容提出了一些吐槽:皇帝是李連杰,媒婆是鄭佩佩,將軍是甄子丹,擁有這種戰斗力的國家,應該用不著花木蘭出手吧……
黃飛鴻和葉問,恐怕不止打10個
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雖然馬伯庸的吐槽比較中立,但最近馬親王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影視劇大火,《花木蘭》此時放出預告片,也難逃一比。
不過《花木蘭》尚未上映,拿一部預告片比較,有失偏頗。但是爭議本身,還是引起了網友的思考,有網友認為,國人二十年來面對兩部《花木蘭》心態,反應出中美兩國文化產業的此消彼長。
北朝網友@予凡表示,21年前,我們看到花木蘭題材變成動畫,還會高興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但是21年后的今天,我國已經擁有40萬億人民幣的文化市場。如今花木蘭這種“左宗棠雞”式的作品,在《長安十二時辰》這種優秀作品沖擊下,無法在國內市場立足了,這是我國電影文化市場發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