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近年來,“陪孩子寫作業(yè)”這一話題成為社會焦點。6月27日,教育部就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guān)工作發(fā)布通知,其中明確規(guī)定“合理布置暑假作業(yè)。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yè)。”消息一出,話題立刻登上了微博熱搜。
什么樣的作業(yè)是“家長作業(yè)”?如何看待“不用和孩子一起做作業(yè)了”這件事情?記者展開了調(diào)查。
家長:
家庭作業(yè)很多成了“家長作業(yè)”
孫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今年上一年級,按照規(guī)定,老師并不布置書面的家庭作業(yè)。
沒有書面的家庭作業(yè),不代表孫女士就能輕松。“每天得閱讀打卡,經(jīng)常還得做各種手工。”孫女士告訴記者,學校里發(fā)起了“21天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活動,要求以家庭為單位參加,每個家庭都需要參加。需要連續(xù)在群里進行閱讀打卡,同時定期分享閱讀書目。除了發(fā)送孩子的閱讀照片外,還要求發(fā)送父母的閱讀照片,有時候還需要發(fā)表閱讀感受。
“有時候特別忙,回家很累真的不想再閱讀了。但是斷一天,就不能獲得‘書香家庭’的表彰,這屬于給孩子扯后腿。”
孫女士說,天天堅持讀書雖然是個好事情,但是挑戰(zhàn)也挺大。尤其是孩子很累或者生病的時候,自己沒辦法也只好“替孩子讀書”,在群里打卡。為了不錯過打卡時間,自己和孩子爸爸甚至單獨設(shè)了鬧鐘,每天晚上定時提醒。
除了定期打卡的電子作業(yè),不少手工作業(yè)也讓家長頭疼。
“學校里每年都要舉行‘春種節(jié)’和‘秋收節(jié)’,就是讓孩子體驗春種秋收。除了拿著一些農(nóng)作物和果實展示外,還需要做一些手工作品一起拿到學校展示。”作為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孫潔對最近的一次“秋收節(jié)”印象特別深,“需要自己做貼畫,按照老師的要求,貼畫要手工制作,還需要用上三種以上的糧食,同時需要體現(xiàn)秋天的元素,最好還要營造情境。”在如此多的前提之下,孫潔絞盡腦汁地想了好幾天,和孩子去公園撿了兩天的樹葉、石子,終于排出了一幅“小金魚”:魚眼睛、輪廓都是糧食做的,身體是一兩片樹葉,小石子排出了小河流的形狀。效果出來,孩子很滿意。
“基本都是我做的,一方面是他真的做不了;另一方面是因為用到膠水、剪刀,也不安全。”孫潔說,不僅如此,有時候?qū)W校讓孩子主動去做的一些探訪活動,也基本都是自己在幫著聯(lián)系組織。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位左右的家長,基本都表示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經(jīng)歷。家住歷山路附近的市民張先生坦言,有些作業(yè)孩子根本完不成,但是又不能不做,所以自己有時候看時間太晚了,就干脆替孩子完成,成了“自己的作業(yè)”。
學校:
希望家長陪伴不包辦、幫助不替代
濟南市市中區(qū)匯誠小學課程研發(fā)中心的閆明主任告訴記者,在布置作業(yè)方面,學校研究了低年級學生的特質(zhì),制定了更符合學生年齡的作業(yè)。
“我們對一二年級學生布置的暑假安排叫暑假綜合實踐類課程,在語文方面開展‘繪閱讀’活動,讓孩子自己為暑期讀的書繪制封皮,考查學生對書內(nèi)容的理解和繪畫能力,不進行繪畫內(nèi)容的限制和評分。”閆明表示,這樣學生和家長就沒有“必須要做好”的壓力,可以讓學生盡情發(fā)揮。對于低年級學生讀什么書,學校也為家長省了麻煩,“我們給家長列出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家長按照名單去找就可以了。”閆明說道。
除了更符合學生的年齡外,有的學校在布置作業(yè)時還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選擇自愿報名的,自己或者家人有畫畫的才藝愿意展示的同學。“學校布置的手抄報作業(yè)對不喜歡的同學不強制。”濟南市豐奧嘉園小學教導處主任蔡晶告訴記者,不只是手抄報和手工,有時孩子閱讀后家長會拍照發(fā)到班級群或朋友圈中,這都是家長自我打卡。
“老師看到的話可能會鼓勵,但不會計入成績,更不會定期考核。”蔡晶強調(diào),布置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作業(yè)的初衷本來就不是希望家長代勞,而是希望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而且對于這類作業(yè)的要求,學校要做到不評分,不強制。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不少學校的老師坦言在日常學習中已經(jīng)很少布置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yè)。山師附小四年級一班語文老師呂志瑾告訴記者,家長有自己的時間安排,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方面一直要求學生自己寫:“低年級完成不了手抄報就不會布置,所以就要求讀書和體育鍛煉,六年級學生可以自己做,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能力。”呂志瑾告訴記者,學校沒有把親子閱讀上升到作業(yè)層面,而是鼓勵學生自己閱讀,做一個讀書記錄,記錄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的進步。
對于家長、孩子和作業(yè)之間的關(guān)系,景山小學教導處主任夏蕾建議家長陪伴不包辦、幫助不替代。“孩子應(yīng)該把作品帶回家而不是作業(yè)帶回家。”夏蕾告訴記者,完成作業(yè)本身也是鍛煉學生獨立能力的一部分,家長干涉太多就會使孩子失去主動性。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不一定體現(xiàn)在“替代”中,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閱讀指導,陪孩子到書店買書閱讀,甚至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