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盆景,盆景小天地”。潢川花農吳耀明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
走在吳耀明的盆景園內,步步皆景,處處奇觀,清流蜿蜒之畔,松、柏、紫薇、對節白蠟等樹根花草經他滿是皸裂的大手整理雕琢,方寸之間可觀茂林修竹、群山疊翠,間或有鮮果累累、嫩蕊婀娜,順乎自然、巧奪天工,“盆景是花木產業的金字塔產品,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審美。”吳耀明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培育的盆景多次代表省市參加國內、國際大展,屢獲殊榮,價值十幾萬、幾十萬一盆的盆景在他看來,亦是平常。
潢川縣是河南六大花卉產業核心區之一。從唐代至今,潢川種植花木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享有“中國花木之鄉”的美譽。如今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萬畝,花木從業人員達10余萬人。潢川縣現有花木園林公司160多家,花木專業合作社74家,其中國家園林綠化一級資質企業19家,二級資質企業30余家。眾多一流的資質園林企業,在全國各地承攬各類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今年承攬的大型綠化工程總金額已達60億元。
從小就開始在農村跟著父母種植花木的吳耀明,在十八歲那年,開始正式考慮如何發展已經做了多年的花木種植。經過考察,他拜師學藝開始栽培盆景。
雖然不善言辭,但是吳耀明的手藝勁兒在業內是被公認的,在他的盆景園內,經過修剪的盆景最便宜的市價也要上百塊錢,名貴些的價值幾萬甚至更貴,“這棵對接白蠟的盆景,再培育兩年,經過藝術加工處理,這個盆景就可以買到十五萬元左右。”
如今的吳耀明不再是過去拜師學盆景的小學徒,他自己開起了公司,家里蓋起了小洋樓,光私家車就有好幾輛。
像吳耀明這樣因花木產業發展而受益的,在潢川縣數不勝數,陳新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潢川縣一家園林公司的負責人,這幾年讓陳新感觸最深的,就是供需關系的改變,“以往我們處在產業鏈的最末端,都是承包商接了工程來找我們買花木,如今我們直接坐到甲方的談判桌前,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潢川花木產業的繁榮,也并非一蹴而就。
走進陳新所在公司的苗木園,纖塵不染的無菌組培實驗室,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將蝴蝶蘭母本分株、裝瓶、放到培養基上,“近年來,我們公司在引進火鳥、紅太陽等優質蘭花品種的基礎上,堅持技術創新,投巨資建起了蝴蝶蘭組培繁育研究中心,培育新型蝴蝶蘭品種,不斷增加品種數量和規模。”
“我們現在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完全控制蝴蝶蘭開花時間,以及成苗后花的顏色、形狀,每年至少可培育200多萬株規格一致的優質種苗。”陳新說,“除供應市場需要的種苗外,我們還在溫室培育成品蝴蝶蘭,形成了從種苗銷售到鮮切花供應的全產業鏈條,全過程全部實現工廠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種植需要的土地,也增加了產業附加值,提高了經濟效益,獲得了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蝴蝶蘭現象,只是潢川縣花木產業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傳統生產方式、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積極搶占市場的一個典型代表。
為了促進花木產業提質升級,近年來,潢川縣啟動了“萬畝花木精品博覽園”重點工程,吸引了盛世、開元、春泉、國偉等眾多園林企業入駐。以白店鄉312國道沿線為發展軸,“十里花廊、百家企業、千優品種、萬畝精品”的現代化花木產業集群成為潢川縣的一張靚麗名片。潢川縣也因此被列為“河南省觀賞苗木核心區”,盛世萊新花木產業集群已經獲得了省級認定。
潢川眾多花木企業在依靠科技創新生產方式、拓展銷售模式,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也在厚植根基,尋找提質增效的突破口。
潢川花木在迎來春天的同時,也為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提供了持續動力。該縣應勢而為,整合財政、農開、水利等項目資金7000多萬元,聚力將花木優勢產業做成帶動農民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拉動社會投資2億多元,發展起了卜塔集鎮、白店鄉、魏崗鄉、仁和鎮、傳流店鄉五大連片大型花木種植基地,帶動13個村整體脫貧,2026戶9400余名貧困人口因此受益。(記者 鄭北周 陳偉然 吳彥飛/文 段晉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