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王興武在用天然植物制作彩色紙染料。
今年53歲的“皮紙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興武,出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一個造紙世家,從小跟隨長輩學習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藝并以此謀生。
隨著花樣繁多的工業紙張進入市場,人們對石橋村品種單一的皮紙需求越來越少,大部分制紙工匠選擇了外出打工。為了不讓祖傳的技藝在自己手上失傳,王興武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把手工造紙技藝和植物花草結合起來研制出了160多款不同樣式、風格各異的花草紙和紙制工藝品,并改良老式的皮紙制作工序,通過改變紙漿的配方比例,研制出更加適合書法、繪畫的新一代手工白皮紙及文物古籍修復紙——“迎春古紙”,讓古法造紙制作技藝煥發新生。
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王興武(右二)和工匠們在河里清洗造紙原料。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皮紙作坊,王興武在查看烘干好的手工皮紙。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皮紙作坊,王興武和工匠們在制作手工皮紙。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工匠們在河里清洗造紙原料。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工匠們在河里清洗造紙原料(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