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數據顯示,自1月1日起,新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全面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落地,1-2月約4400萬納稅人享受到該政策。提高“起征點”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約8400萬納稅人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時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方面,據介紹,僅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就惠及1798萬家企業,占全國納稅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營企業。
財政部今日舉行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發布會上,有媒體問,2019年,我國提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這些舉措落實情況如何?產生了什么效果?
對此,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陳東浩指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有效減低企業成本負擔。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財政部堅持實打實、硬碰硬,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自1月1日起,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并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將增值稅免征額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征部分地方稅種和附加;擴展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范圍。此項政策中僅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就惠及1798萬家企業,占全國納稅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營企業。同時,各地積極行動,31個省(區、市)均已印發減免上述地方稅費政策操作文件,明確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照50%的稅額幅度頂格減征,最大限度減稅讓利。
第二,認真落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自1月1日起,新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全面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落地,1-2月約4400萬納稅人享受到該政策。提高“起征點”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約8400萬納稅人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深化增值稅改革。自4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制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進一步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并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試行期末留抵退稅制度,對降低稅率水平后納稅人的增量留抵稅額按條件予以退還。
第四,降低政府性收費。自7月1日起,減免不動產登記費;擴大減繳專利申請費、年費等的范圍;降低因私普通護照等出入境證照、部分商標注冊及電力、車聯網等占用無線電頻率收費標準;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民航企業民航發展基金征收標準降低一半;至2024年底對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減半征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并授權各省(區、市)在50%幅度內對地方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減征此項收費。同時,對產教融合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落實按投資額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此項政策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目前我們正在抓緊制發操作文件。
陳東浩表示,以上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將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密切跟蹤政策執行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加大督查和監督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讓企業和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