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互聯網經濟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發展基礎,互聯網的下一波發展紅利在鄉村。”
登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與記者面對面時,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58集團首席執行官姚勁波的話題依然不離自己的本行“互聯網”。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姚勁波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姚勁波的創業成績單頗為亮眼。僅用時13年,他執掌的58集團就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生活信息服務平臺,服務著超過4億的用戶和1000多萬個商家,幾乎涵蓋民眾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但對于互聯網專業出身的姚勁波來說,“IT圈”起初并不好混。
2005年創立58同城以來,姚勁波深感創業維艱。公司成立初期,商家不愿在互聯網平臺上做付費宣傳,姚勁波就帶領團隊發行一本《生活圈》雜志,通過傳統廣告的形式來吸引客戶。
如此做法雖能為公司創收,但姚勁波開始反思:自己的優勢是什么?互聯網的未來在哪里?沒過多久,姚勁波就砍掉了線下業務,專心做回互聯網。公司逐漸有所起色后,姚勁波又先后面臨融資和同行競爭的挑戰。幾番沉浮后,姚勁波逐漸找到了公司核心優勢的真正所在——做好信息服務平臺。
2017年初,姚勁波看到互聯網逐漸下沉的趨勢,開始探索把服務城市的經驗推廣到鄉村地區,推出了中國首個根植鄉鎮、服務三農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58同鎮”。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每年回老家,感觸最深的就是,鄉村地區“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城鄉信息鴻溝依然較大。”談及自己“58同鎮”的探索姚勁波說。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姚勁波、羅鵬(從左至右)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聚焦“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村”的他,也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姚勁波坦言,“這份新職務,就是我的再一次‘創業’”。他說,相比自己創辦一個企業,作為人大代表,使命感、責任感是更強的。
第二次“創業”一點也不比第一次輕松。姚勁波清楚地意識到,這份新職務,僅靠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是難以勝任的,必須在深入一線、廣泛調研的同時,不斷加強與履職有關知識的專業學習。在過去一年中,他一邊全面學習法律法規,一邊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論、學習人大議事規則和工作程序。
如今,面對中外記者,姚勁波在“代表通道”上表示,計劃在全國4萬個鄉鎮搭建“58同鎮”信息平臺,與“58同城”相對應,使“58同鎮”成為扎根最深、最接地氣的農村互聯網服務窗口。“我們會用時間證明,互聯網不僅可以使城市居民生活更美好,也能使農村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他說。
在“第二次創業”之中,姚勁波的人大代表履職之路也越走越寬。履職一年來,姚勁波單獨提交了4份建議,分別涉及新服務業發展、鄉村信息化建設、殘疾人就業和租房市場規范等,并與其他代表共同提交建議8件。
在今年擬提交大會的建議中,姚勁波特別關注就業問題。在國家密集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姚勁波建議,加快培養技能人才,提升企業培訓補貼,同時降低社保費率,減少企業用工成本。
姚勁波說:“我也希望可以通過一線調研提出的建議,能夠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有些影響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