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應該是今年全球互聯網領域熱詞之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激動地表示:“美國應該盡快推出5G,甚至是6G。”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政府也稱,力爭在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啟用5G網絡的國家。
全球主要電信業巨頭也在頻繁預測,5G將給各大產業帶來的商用價值。
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的報告總結了5G網絡的三大特點:極高的速率、極大的容量以及極低的延遲。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預測,到2025年全球5G連接數量將達14億個,未來15年間,5G將為全球經濟增加2.2萬億美元產值。
那么,全球范圍內大型電信運營商首席技術官們如何看5G的未來?各地區的5G商用及落地前景如何?商業回報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幾份相關報告,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北美與亞洲領先
咨詢公司麥肯錫近日對46位來自全球的大型電信運營商首席技術官(CTO)就5G相關話題進行了調查。25%調查對象在全球擁有業務,25%為歐洲電信運營商,20%來自北美,20%來自亞洲,其余的10%來自中東、拉美和非洲。
在這份名為《突破5G炒作(Cutting through the5G hype)》的調查報告中,46位CTO對5G前景的看法分成了兩派。
樂觀派認為,5G技術帶來的低延時、高荷載量將有助于提高電信效率;悲觀派則認為,到現在為止尚未有5G真正落地,再加上商業化過程中巨大的投資,利益回報可能沒有預想的那樣美好。
隨著兩家頂級運營商嘗試推動5G商業化落地,北美在這一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是亞洲。至于歐洲,麥肯錫報告稱,目前該地區依舊處于對5G的重重疑慮中。這與歐洲在2G、3G時代的突出表現截然相反。
麥肯錫認為,歐洲之所以會在這波5G浪潮中落后,一個主要原因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歐洲的經濟復蘇步伐遠遠不及美國與中國;其次,歐洲的市場規模較小且碎片化,影響了針對5G發展的大規模投資;此外,歐洲較低的電信資費也讓其技術革新的動力不足。
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也曾發布《全球向5G邁近(The Global Race to5G)》。該報告稱,中國、韓國、美國、日本已成為全球5G的主要“玩家”,處于5G整體準備進度的第一梯隊,而歐洲的主要國家德國、英國、法國則被擠到第二梯隊。
商業回報有多少
關于5G發展的現狀,接受麥肯錫調查的57%CTO表示,已有試點計劃,但商業落地依舊比較遙遠。
麥肯錫發現,CTO們最擔心的還是基于5G的商業回報前景。其中,過半數(60%)CTO將是否有成功的商業案例視為當前5G發展的最大顧慮。
有意思的是,分地區來看,歐洲的受訪CTO 100%擔心商業回報的問題,而僅有11%北美受訪CTO擔心這一問題。
當然,關于5G商業案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成本。超過2/3的受訪CTO認為,投資占收益比重肯定會較以往上升;有11%的受訪CTO認為,引進5G會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的無線通信產業已計劃對5G發展投入2750億美元,預計將產生300萬個就業崗位,對美國經濟帶來5000億美元的收益。
美國數據研究公司IHS Markit曾在2017年發布一份關于5G的預測報告。報告稱,美國和中國有望在2020~2035年間主導5G研發與資本性支出,兩國將分別投入1.2萬億美元和1.1萬億美元。
同時,美國的投入將約占全球5G投入的28%;中國約占24%。除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韓國和法國這7個主要國家外,世界其他地區的支出總額將占全球5G投入約23%。
IHS Markit預計,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將創造3.5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何時才能真正受益5G發展帶來的好處呢?麥肯錫的報告認為,5G的大規模升級換代并不會在未來一兩年出現,但地區之間會有差異。對全球電信運營商來說,今年的主要任務是為5G做準備和計劃5G項目。92%的受訪者稱,5G的大規模鋪開將在2022年。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5G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正式大規模商用可能要到2020年,甚至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