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至2月24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出現重度污染過程。北京市發布了今年以來的首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有專家預測,這一輪霧霾污染在某些地方還未完全散開,新一輪空氣污染過程或將至。
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李健軍稱,“復工、鞭炮、大霧”三者碰頭是這一輪霧霾污染的主要成因。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部大氣污染防治督查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汾渭平原進行強化督查時發現,在空氣重污染期間,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不執行應急預案等涉氣環境問題。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空氣污染反彈時,一些企業超標違規排放問題應引起高度關注。過去5年,京津冀大氣污染改善明顯,監測數據不僅回歸真實,且與老百姓的感受日益接近。但是空氣質量改善存在脆弱的一面,相關的政策措施仍然需要完善。
重度污染再次來襲
邯鄲小時濃度爆表
其實,早在這一輪霧霾污染到來之前,生態環境部就發布預報稱,“自2月18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將發生一次區域性中至重度污染過程。個別城市將出現嚴重污染。”
2月24日,李健軍在對空氣污染成因進行分析時說,最新監測實況表明,區域污染過程的發生發展基本同預期一致,包括京津冀中南部、山東大部、河南大部、山西及汾渭平原個別城市均出現重度污染過程,其中太行山沿山及河南部分地區達到嚴重污染級別。
據李健軍介紹,截至2月23日18時,京津冀及周邊區域PM2.5日均值最大為460μg/m3(2月20日,濮陽),城市PM2.5小時值最大為756μg/m3(2月20日1時,邯鄲)。北京市PM2.5小時濃度達到重度污染級別持續時間為15個小時,2月22日0時達到峰值濃度232μg/m3,隨后有所改善,處于輕度至中度污染。2月23日18時起,北京PM2.5小時濃度再次達到重度污染。
針對這一輪空氣污染過程,生態環境部分別向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5省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或調整、維持相應級別預警,切實落實各項減排措施,減輕重污染天氣影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從2月22日開始,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5省部分城市根據當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發布空氣重污染天氣橙色或紅色預警。同一天,北京市發布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盡管相關城市政府趕在霧霾到來之前,就已經啟動空氣重污染預警,并采取了與預警級別對應的應急防治措施,例如北京、天津等地的住建、園林綠化、水務、交通、城管、經信等部門累計出動檢查數千次,但“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的邯鄲PM2.5小時值最大時仍然達到爆表程度。
部分城市出現反彈
高耗能產業在作祟
生態環境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為51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16.1%和14%,空氣質量均達6年來最好的水平。京津冀大氣質量大幅改善,既受益于近5年來這三地所采取的嚴厲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更與國家實施的區域聯防聯控措施以及去年以來開展的藍天保衛戰等密不可分。
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在陜西西安空氣監測站給采樣器“戴口罩”事件發生后,有7人獲刑,此后大氣監測數據造假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稱,通過對大氣監測數據造假行為進行刑事處罰等舉措,大氣監測數據回歸真實,與老百姓的感受也更加接近。
不過,對空氣污染變化情況跟蹤研究多年的馬軍對《法制日報》記者稱,今年1月,空氣污染出現了反彈現象。
不僅是馬軍有這樣的感覺,2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在通報重點區域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環境空氣質量有關情況時也提到,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7%;而且其中22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不降反升,廊坊、開封和保定升幅最大,同比分別上升28.8%、22.2%和19%。
除了“2+26”城市外,汾渭平原11個城市中的洛陽、三門峽、晉中和臨汾PM2.5濃度也同比分別上升18.6%、12.5%、11.3%和5.5%。
馬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他們觀察到的情況是,今年1月,一些地區反彈比較嚴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超過100個城市同比出現反彈。不僅如此,今年1月,一些地區的PM2.5濃度非常高,包括汾渭平原、河北的山前平原以及河南的一些城市。湖北、湖南的一些城市PM2.5濃度也非常高。
“今年1月,北京反彈幅度總體也不低,但是比周圍地區的保定等城市還是低得多。”馬軍說。
“從1月開始的污染反彈,除了氣象條件不利等因素外,一些高耗能產業反彈也是一個因素。”馬軍說,他們一直關注高耗能產業反彈的情況,“從去年10月開始,高耗能產業的產量月度同比反彈較大。”
在馬軍看來,在精準管控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高耗能產業的反彈問題,“我們認同精準管控,也擔心一放就亂。對照一些企業的反彈情況和環境表現,我們發現確實有一些企業仍然存在超標違規排放情況。京津冀等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來之不易,更需要從政策措施上嚴防污染反彈。”
多種因素致重污染
企業裸排仍然存在
對于春節后這一輪污染的成因,李健軍分析認為,主要是受到復工、鞭炮和大霧的影響。由于復工,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上升。
“本次污染過程發生在元宵節后,春節后返程運輸、工地、企業大面積復工復產影響,揚塵污染、工業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以及中重型貨運柴油車等排放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李健軍稱,“2+26”城市重點在線監測污染源顯示,春節以來,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以及煙塵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
同時,元宵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也導致了此次污染。李健軍透露,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夜間,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全國大部地區PM2.5濃度飆升,空氣質量迅速惡化,達到重度及嚴重污染級別的城市數量快速上升。其中,2月23日18時,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北京、保定、焦作、廊坊、新鄉及鄭州6個城市小時AQI(空氣質量指數)為重度污染。
據李健軍介紹,自2月19日起,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大部及汾渭平原地區早8時相對濕度達到并超過90%,京津冀北部及山西大部地區相對濕度達到并超過80%。因此,區域相對濕度高,氣象條件較差也是一個原因。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在春節后的這一輪污染過程中,生態環境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組也對一些地方落實應急減提成措施等情況進行了現場督查,結果發現不執行應急預案要求、違法違規排放問題仍然存在。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2月23日,督查工作組發現未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問題26個,未落實大宗物料錯峰運輸要求問題92個;2月24日,發現未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問題17個,未落實大宗物料錯峰運輸要求問題73個;2月25日,發現未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問題25個。
同時,在這3天里,督查小組還查出了“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工業企業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VOCs整治不到位”等問題。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無異于裸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