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握手言和之后,恒大和FF分家的最新進展如何,值得關注。
“目前來看,大部分恒大FF的員工選擇去恒大,但是在實際的交接中,并不能完全實現。” 1月5日,一位原恒大FF內部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據了解,目前FF中國與恒大正在商討員工去留問題。雙方HR正在收集員工意愿。
“選擇留在恒大的主要原因是FF的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上述與員工坦言,“對于資本實力雄厚的恒大來說,與既有車又有技術的FF合作可謂黃金組合,如今分道揚鑣的確很無奈,和解已經是不錯的結局,繼續僵持不僅兩敗俱傷,也會錯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期。”
在官宣握手言和不久,FF的一封內部郵件曾披露了與恒大具體的分家細節:根據和解協議,FF總部將回收除廣州南沙項目相關資產之外的FF中國全部資產、技術、專利、員工、管理權以及相關權益;而廣州南沙工廠則劃歸恒大。但消息尚未得到恒大方面的證實。
隨著恒大與FF“分手前后”的部分真相,也逐漸被還原。
為了FF的持續發展,賈躍亭可以出讓最大股東地位,但是AB股的設置始終將FF的控制權和管理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也從根本上觸發了恒大與FF長達三個月的糾紛。
“問題的核心在于恒大一貫強勢的風格,恒大認為賈躍亭的信用問題無法給FF在中國的未來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因此恒大要求剝離賈躍亭對FF的實際控制權,在這點上,賈躍亭絕對不會讓步。”1月7日,熟悉FF與恒大的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一定程度上,在過去的三個月里,賈躍亭打的不僅是融資戰,更是對FF管理權的保衛戰。
然而,在與恒大博弈三個多月之后,FF目前最真實的狀態是:既缺錢又缺人,量產車何時交付,存在很大未知。
“首先,2018年以來資本市場寒冬已至,融資并不容易;其次,賈躍亭在國內的個人信用狀況堪憂,FF很難再獲得國內資本的青睞;再次,此前資金鏈斷裂對供應商信心造成很大打擊,哪怕融資成功,如何說服供應商,如何在短時間內招聘員工恢復生產,都是很大的挑戰。”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
據了解,現實的情況是,FF在美國的員工已經走了一半,即使重新啟動項目,不是簡單推后三個月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幾何效應的問題;等到人員、供應商、資金全部到位,產品上市的時間也會大大延后。
據了解,FF與恒大合作前后在中國主要在北上廣布局。北京此前是FF在中國的總部,恒大注資之后總部遷到廣州,北京主要負責研發和一部分銷售工作,目前大概還有300到400人,上海是研發和銷售中心,目前有100多人;廣州員工不是很多,主要是之前負責工廠基建的人。
而在資金鏈斷裂之前,FF美國總部員工有1000人左右,人員陸續離開之后目前只剩400人左右。
總之,分手之后,無論對于保住FF控制權的賈躍亭,還是想要進軍汽車行業的許家印來說,造車這條路都將更加艱難。
FF將繼續面臨持續發展的資金、人員與供應鏈短缺的窘境,而恒大也必須為許家印布下的“汽車局”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賈躍亭和FF錯過了什么?
當下,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一定讓賈躍亭和FF“心急如焚”——FF91究竟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交付。
“按照之前的計劃,恒大與FF沒有糾紛的話,FF接近量產的車型已經下線了。但現在可能推遲到2020年或者2021年,到那時,FF在市場上將更加被動。”熟悉FF的業內人士表示。
在最新的公告中,FF表示目前已順利結束了產品研發階段,在過去的一年成功下線多臺預量產車,距離量產車交付僅剩一步之遙。目前FF91的核心生產及交付項目依然在積極推動中,FF會繼續按照既定計劃聚焦產品交付。
實際上,早在2018年8月底,FF就宣布首款量產車型FF 91的首臺預量產車下線。在最新聲明中,FF表示已于近日成功生產出兩臺FF91預量產車,代碼為G2-08和G2-16的預量產車將用來繼續驗證FF91的懸架和底盤,電子系統,并持續推進FF 91在真實道路上進行路測以積累更多的測試里程。但對于FF 91何時實現量產與產品交付,FF始終未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回顧賈躍亭的造車歷史,在中國的新勢力造車企業中,本來占有絕對的先機。當然,這期間賈躍亭造車的決心也異常堅定。
從2014年12月宣布樂視“SEE計劃”起,開始打造超級汽車以及汽車互聯網電動生態系統;到2017年7月6日,樂視資金危機爆發,賈躍亭辭去樂視網董事長、董事等職務,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帶領樂視汽車高層團隊離開中國,赴美“專心造車”。
再到2018年6月,恒大宣布向資金斷裂的FF投資20億美元,并先支付了8億美元,換來了時穎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45%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從而入主FF。
如今,以蔚來、威馬、小鵬、前途、零點為代表的頭部新造車勢力已經集體進入交付期,FF的先機早已不再。不可否認的是,賈躍亭提出的生態概念也深深影響了一批人,從樂視汽車分流出來的丁磊在重新創立新勢力造車企業——華人運通——時,多少可以看出當年“賈布斯”生態概念的影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FF無法在2020年之前實現量產與交付,不僅會錯過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的最佳機遇,也將面臨中國電動車市場最激烈的廝殺。
對于電動車生產企業來說,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20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以本土車企為主;而2020年后,外資品牌和互聯網造車將以高品質和高科技產品強勢進入市場,全面競爭即將到來。
隨著如特斯拉在中國國產,以大眾、奔馳、寶馬、奧迪、豐田、日產為代表的主流跨國公司在2020年前后大舉進入中市場,賈躍亭錯過不僅僅是先機,而且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爆發期。
當然,盡管未來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但中國市場對于FF而言至關重要。
FF也在內部郵件中再次表達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FF將會繼續推進中美雙主場戰略去實現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增長。公司已經啟動了全球戰略規劃,推動美國總部和FF中國在車輛開發、供應鏈、生產制造、IAI和相關領域的協同,同時建立跨中美團隊的流程和授權機制。
恒大汽車局
野心勃勃的恒大掌門人許家印從一開始就在布局一盤“未來出行”的大棋。
恒大一系列動作都在為打通房地產與未來汽車生產制造、銷售渠道、售后服務、出行生態做準備,甚至將觸角伸向了更長的產業鏈。
的確,許家印造車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原因,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許家印戰略布局很有深度和廣度。
2018年,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動作不斷。先是連續入局FF、重慶墨希,介入整車制造與能源材料領域。
隨后,恒大集團宣布以約144.9億元的資本入股廣匯集團。雙方已經于2018年11月7日辦理完股權轉讓及增資事項的工商變更手續,恒大集團坐上了廣匯集團第二把交椅,間接獲得了調動國內最大汽車經銷渠道的可能。
雙方表示,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強強聯合,實現產業鏈資源深度整合。許家印將觸角從汽車制造領域深入到汽車流通領域,造車計劃即將轟轟烈烈地展開。
當然,許家印除了看中廣匯在汽車流通領域的優勢,雙方在能源、地產方面也會有所合作。
廣匯集團旗下廣匯能源,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煤、氣、油三種資源的民營企業。盡管油、煤等資源與汽車制造距離較遠,但是都屬于制造業中較為前端的部分。這些資源還可以提取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各類應用廣泛的新材料。
而恒大集團2018年中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恒大集團總土地儲備項目822個,分布于中國228個城市,覆蓋了幾乎全部一線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及絕大多數經濟發達且有潛質的地級城市。
除此之外,恒大擁有龐大的物業管理公司,在全國管理超過41萬個車位。車與家互聯,這是其他汽車制造商無法具備的優勢。
顯然,與賈躍亭掌握的資源和其倡導的生態概念不一樣。“恒大早就在衣食住行等領域全面布局,造車只是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恒大在大健康、醫院、房地產領域的布局,未來這些資源如何結合,比如大健康和出行的關系,是很有想象空間的。”熟悉恒大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早在2018年4月,許家印就已經宣布正式進軍高科技產業,計劃未來十年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科技農業等重點領域投資1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是投資方向之一,而新能源汽車無疑也是不錯的選擇。
2018年8月14日,恒大成立法拉第中國公司時,恒大法拉第董事長彭建軍表示:“未來十年,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華中地區建設5大研發生產基地,10年后年產能達到500萬輛,FF91和FF81多系列產品,將面向全球市場,包含高端、終端、入門級產品,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FF91的量產目標。”
目前南沙總部已經基本竣工,最初的計劃也不僅僅有FF91這一款車,還有其他的產品。
但是,在與FF分道揚鑣之后,不得不說,對于急于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許家印來說,這一次失算了。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許家印的優勢在于產業整體的發展,汽車只是其中的一個方向。現在的關鍵是許家印跟誰合作,目前都在猜測,但等雙方交割清楚之后,一切都會公布。
“目前只是資產的剝離,是雙方達成的妥協。恒大與FF分家,各有所圖。因為沒有造車的技術,對汽車也不擅長,恒大更多的是從地產商的角度出發,看中的是位于南沙工廠的地,先盡可能拿到地,后續可能再找合作項目或者采取代工模式,都可以。” 對于恒大與FF分家,資深汽車媒體人鐘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可以肯定的是,根據國家發改委最新出臺的汽車產業投資政策,恒大不是汽車生產企業,也不符合新建汽車生產企業的投資主體條件。恒大不具備造車的資格,必須盡快找到新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