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三條信息將順豐與ofo的糾紛公之于眾。
兩份執行裁定書顯示,2018年10月,順豐向法院申請分別凍結ofo的運營方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峽大通”)在天津和北京兩地銀行內的存款1375萬元。
裁判文書網還公布了一份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順豐因ofo拖欠運輸服務費1368.9萬元,特向法院提起訴訟。有意思的是,被告東峽大通卻拒不到庭,依法缺席審理。
這不是ofo第一次缺席被告席。此前的2018年9月13日,因“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百世物流將東峽大通起訴至杭州市濱江區法院。開庭審理時,作為被告方ofo并沒有露面,法院依法缺席審理。
可見的是,隨著不斷有供應商將ofo告上法庭,2018年10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看到,陳正江已經替代ofo創始人戴威,成為東峽大通的法定代表人。
2018年11月14日,戴威現身ofo全員大會時透露,因為供應商債轉股,目前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很困難。戴威還提到了降本增效,稱覺得降本增效做晚了,應該今年(2018年)年初就做。“當時覺得后面情況不會這么糟,還是對自己有信心,所以沒有在人員等方面做太多變動。”
2018年12月18日晚,ofo的在線排隊退押金人數突破千萬,按照ofo押金為99元或199元計算,退押金總額在10億-20億元。
2018年12月19日,戴威發布全員信稱,由于從去年(2017年)底到今年(2018年)初沒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公司今年(2018年)一整年都背負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退還用戶押金、支付供應商的欠款、維持公司的運營,1塊錢要掰成3塊錢花。
“我希望每一位ofo人都能認同并堅定信念:不逃避,勇敢活下去,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為每一個支持過我們的用戶負責!”戴威在全員信中說。
順豐將ofo告上法庭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布的兩份執行裁定書顯示,2018年10月,因運輸合同糾紛,深圳市順豐綜合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請求凍結東峽大通在招商銀行天津分行鞍山西道支行所設賬戶的存款1375.06萬元,以及在中信銀行北京海淀支行所設賬戶的存款1375.06萬元。法院裁定,凍結東峽大通在上述兩個銀行所設賬戶的存款。
企查查顯示,順豐控股間接通過深圳順路物流有限公司持有深圳市順豐綜合物流服務有限公司100%股權。
與此同時,裁判文書網還公布了一份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順豐因ofo拖欠運輸服務費1368.9萬元,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
1、被告支付款項1368.9萬元;2、被告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61600元(逾期付款違約金自2018年9月1日暫計至2018年9月15日,應計算至被告實際支付為止);3、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保全費。
判決書指出,順豐綜合物流服務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麥育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東峽大通卻拒不到庭,依法缺席審理。此案現已審理終結,該民事判決書的落款日期為2018年11月28日。法院判決,被告東峽大通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深圳市順豐綜合物流服務有限公司支付運輸費人民幣1368.9元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實際上,順豐與ofo也有過一段“蜜月期”。2017年4月,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表示,ofo將與類似順豐這樣的快遞公司合作整治私藏車的問題。順豐控股2017年半年報也曾披露與ofo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小黃車整車、零配件及全國干支線配送及城市投放服務等。
ofo還陷入多起訴訟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ofo還陷入多起訴訟。
近日公開披露的裁判文書顯示,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與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的合同糾紛案于2018年8月15日下發判決書,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判決東峽大通方面支付嘉里大通服務費811.19萬元,并支付逾期利息8.6萬元;2018年9月初,因“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將東峽大通起訴至杭州市濱江區法院;2018年8月底,鳳凰自行車因與東峽大通買賣合同糾紛,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截至起訴之日,東峽大通仍欠鳳凰自行車貨款人民幣6815.11萬元;在此之前,ofo還曾因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遭到武漢漢光谷創客街區管理有限公司起訴,根據2018年7月24日做出的裁判顯示,法院凍結了東峽大通在北京某銀行的112.9萬元存款,凍結期限為1年。
與供應商的矛盾越演越烈背后,是ofo的經營情況不斷惡化。
從2018年10月底開始,ofo退押的周期由最初的秒退,延長至0-15個工作日。在ofo的官方微博下面,聲討“退押金”的留言也越來越多,少則幾百條,多則數千條。
2018年11月底,有用戶發現,在ofo申請退押金時,被系統提示稱,可將押金轉入互聯網金融平臺。
從2018年11月中旬開始,又先后傳出ofo在鄭州、杭州、南京的辦公室都已“人去樓空”。ofo方面稱,這些辦公室于兩三個月前就已搬空,目前員工在新的辦公地點辦公。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早傳出ofo人去樓空是在2018年9月底,當時有報道稱,ofo在北京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內的辦公地點已經搬空。對此,ofo方面解釋稱,是因為10層和11層租期到了,搬到了其他樓層。此后,ofo又于2018年11月將總部搬到了步行距離15分鐘的互聯網金融中心。
可查資料顯示,從2018年7月開始,ofo已經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撤出或暫停業務。
2018年10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看到,陳正江已經替代ofo創始人戴威,成為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系ofo小黃車的中國區運營主體。
對于這一調整,ofo解釋稱,此舉是為簡化辦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ofo強調,法定代表人的變更僅是ofo內部正常的人事變動,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體所解讀的“讓位”一說。
戴威:1塊錢要掰成3塊錢花
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創立于2015年的ofo有過近十輪融資,股東陣容豪華,囊括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滴滴、中信、DST、弘毅、Coatue、小米順為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是近年來國內最耀眼的明星創業公司之一。
但進入2017年底,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降溫以及與摩拜合并無望, ofo的融資一度停滯。
2018年1月12日,有網絡媒體報道稱,ofo公司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元人民幣,若按照ofo每月4億-5億元的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計算,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對此,ofo方面回應稱,ofo訂單量穩定,資金流非常健康,報道中所謂訂單量下滑、資金緊張的說法,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謠言。
2018年3月13日,ofo終于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再次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但澎湃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該輪融資事實上只有阿里系有資本進入。另據報道稱,該筆融資總額不超過3億美元。
2018年4月4日,美團創始人王興以一封內部信,正式宣布了對摩拜收購戰的完結。
這讓ofo陷入被動,錯過與摩拜的合并,ofo是被滴滴或者阿里收購還是繼續保持獨立發展?
2018年4月24日,有報道稱,滴滴正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購消息將在6月前后官宣。”
對此,ofo方面回應稱,該消息并不屬實,“ofo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保持長期獨立發展。”
此后,關于ofo的負面新聞幾乎每半個月就會傳一次。
“公司還能撐多久?”這是連ofo自己員工也沒底的問題。
2018年11月14日,戴威現身ofo全員大會時透露,因為供應商債轉股,目前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很困難。戴威還提到了降本增效。“他說他比較后悔,覺得降本增效做晚了,應該今年(2018年)年初就做,當時覺得后面情況不會這么糟,還是對自己有信心,所以沒有在人員等方面做太多變動。”一位現場的員工回憶,戴威說現在反過來復盤,如果那時候進行降本增效,如今情況或許會更好一些。
2018年12月18日晚,ofo的在線排隊退押金人數突破千萬,按照ofo押金為99元或199元計算,退押金總額在10億-20億元。
2018年12月19日,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發布全員信稱,由于從去年(2017年)底到今年(2018年)初沒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公司今年(2018年)一整年都背負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退還用戶押金、支付供應商的欠款、維持公司的運營,1塊錢要掰成3塊錢花。
“我希望每一位ofo人都能認同并堅定信念:不逃避,勇敢活下去,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為每一個支持過我們的用戶負責!”戴威在全員信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