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城管局了解到,從2019年1月1日起,鄭州道路停車位收費管理工作全部由各區(管委會)接管。其中,變化較大的是管理模式和收費模式。
今后,各區(管委會)將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管理,停管中心只負責日常監督檢查。收費員在收費時要配備手持PDA(一種便于攜帶的數據處理終端,涵蓋條碼掃描、GPS定位、無線數據通信、輸入法及手寫識別、打印等功能),將極大減少亂收費情況。
消息
明年1月1日起,鄭州停車管理發生變化
12月27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城管局獲悉,經過3個多月的準備,2019年1月1日起,鄭州道路停車位在停車位特征、收費員著裝、管理模式上,都將煥然一新。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管理模式和收費模式。據介紹,今后各區(管委會)將停車管理工作委托給第三方公司,停管中心只負責日常監督檢查。在具體操作上,收費員需通過手持PDA,打印出附帶著二維碼的“停車條”,車主既可以掃這個二維碼付款,也可讓收費員通過手持PDA掃車主的付款碼付款,大大減少收費員與錢接觸,有效杜絕亂收費。
此外,根據安排,各區(管委會)還將選取兩條路段作為“智慧停車”試點路段,計劃在明年1月1日起啟用。
現場
停車費都是機器“說了算”,但不拒收現金
12月27日下午3點,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人和路上看到,穿著橙色馬甲的收費員正在指揮車輛進入停車位。待車主停好車離開后,收費員通過手持PDA打印出了一張附帶著二維碼的單子,夾在了車輛雨刷上。
“等車主取車時,既可以掃這個單子上的二維碼,進入‘鄭停車’微信公眾號支付,也可以打開支付寶或微信的付款碼,讓收費員用手持PDA掃描付款碼支付,還可以刷卡支付。”目前負責二七區停車管理的鄭州市二七區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不管使用哪種支付形式,停車費都是機器“說了算”,嚴格按照收費標準,但仍不能拒收現金。
采訪中,有市民質疑,只要還能收現金,收費員仍有空子可鉆,“比如一個車位一天有5輛車使用,收費員只用手持PDA記錄了1次。”“各區開展‘智慧停車’試點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鄭州市停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各區(管委會)已選取了兩條路段作為“智慧停車”試點路段,安裝了高位視頻桿,通過記錄車牌號,掌握車輛停放信息。
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的人和路正是二七區“智慧停車”的試點路段。人和路東側安裝了3個高位視頻桿,負責路東22個停車位,可通過識別車輛軌跡,判斷車輛進入停車位、駛出停車位時間,并將這些信息通過手持PDA傳遞給收費員。鄭州市停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這樣,一個停車位一天停多少次車一目了然,收費員如果不按規定收費,將會受到公司嚴厲處罰。
模式
委托第三方公司管理,停管中心只負責日常監督檢查
之所以要受到公司嚴厲處罰,這跟鄭州明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的停車管理模式有關系。在之前,停車管理部門直接管理收費員,說白了就是“承包制”,收費員將承包車位的費用上交后,剩下收取的停車費是自己的,滋生了亂收費現象。
在之前這種管理模式下,收費員違規被舉報后,往往避一避風頭,就能再出來接著干,幾乎沒有震懾力。
從明年1月1日起,各區(管委會)將委托第三方公司管理,停管中心只負責日常監督檢查。據鄭州部分區停管中心和管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對于收費員的工資,公司采取固定工資加績效的方式。
為了績效,收費員會不會再次鋌而走險多收停車費?“這個不會。”一位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每名收費員管理的車位,經合理計算,每個月能收多少停車費都會有一個大概數目。如果收費員的固定工資就是全部工資,可能有些收費員會偷懶不工作,設置績效,也是激勵收費員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目前各區(管委會)分別通過特許經營授權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選取一家公司暫時過渡管理,公開的招投標將于近期進行。
那么什么樣的公司能參與公開招投標,參與停車管理工作?業內人士分析,必須是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的合法公司,工商營業執照上應有停車管理相關項目,且對相關行業經歷、注冊資金也會有一定要求。
監管
市級、區級、公司將有三級監管關系
鄭州市停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明年1月1日起實行的停車管理模式,與之前相比有了極大進步,但要完全杜絕亂收費,還需要全面實現“智慧停車”,使用無感支付,“現在正在向無感支付這個模式過渡。”
采訪中,市民姚女士質疑:“既然沒有完全杜絕亂收費,那么今后將如何監管?會不會跟以前一樣,管著管著就放松了?”
該負責人說,委托公司管理后,各方責任更明確了,今后市級停管中心、區級停管中心、公司將有三級監管關系,如果被停管中心查到收費員違規收費情況,將會按照公司和區政府簽訂的協議,對該收費員所在公司進行扣款,“扣款數目挺大的,遠遠大于違規收取的停車費,這也倒逼公司嚴管收費員。”
還有不少市民則表達了對這種新停車管理模式的期待。“鄭州停車收費亂象,希望通過這次管理模式的轉變,徹底消除。”陳先生說。
經驗
通過強力督導、檢查、考核,實現停車收費正規
河南商報記者搜索發現,在國內其他城市,已有相關成功的停車管理經驗。
在南京,道路停車收費已實現手持PDA全覆蓋。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并沒有采取“智慧停車”,而是通過相關部門的強力督導、檢查、考核,實現停車收費正規。
在北京,據報道,同樣是公司管理的模式,大部分使用的是視頻裝置,和鄭州的“智慧停車”試點路段一樣,通過攝像頭記錄車輛停放情況。而在石家莊、天津、杭州等城市,同樣是公司管理,采取的設備或是視頻裝置,或是地磁裝置。(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