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介
黃色面的穿梭在小巷中
新潮美發廳
運煤球的小車和運煤球“神器”
糖煙酒商店同時還是公用電話亭
端著碗吃飯的大媽守著蛋糕小攤
圍坐在街邊下棋的人們
黃面的、IC卡、修鞋攤、寸頭王……20年前的鄭州是啥模樣?攝影家張衛星將鏡頭對準鄭州中心城區的南大街,通過數十幅照片展現了南大街20年前的市井生活和市容街貌,仿佛將觀眾拉回到那個世紀之交的年代。
這個系列照片日前通過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看見·鄭州”攝影展,引發許多鄭州居民的回憶共鳴。從這些老照片里,能看到端著碗吃飯的大媽守著蛋糕小攤,圍坐在街邊下棋的居民,一家人用壓水井壓出的井水在街頭洗衣服,糖煙酒店里掛著“公用電話”的招牌,“信息中介”店外擺滿出租售房木牌還兼顧婚戀介紹,街角處的修鞋攤主等待著顧客,運煤球的小車配備著運煤球“神器”,小賣部還在出售IC卡,修縫紉機還有專門的店鋪,新潮美發廳理發店的口號是“寸頭王”,街道里常見的還是騎著自行車的人們,黃色面的穿梭在小巷中非常惹眼……
張衛星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他是從1997年開始圍繞南大街連續拍攝了5年時間,將鏡頭對準街道生活日常。他說:“相比高樓拔地而起,老街道的生活氣息更為濃郁,有著幾十年來不斷累積的生活痕跡,給攝影提供了豐富場景,通過鏡頭把這些老房子、老街道、老物件等保留下來,讓人們看到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生長的痕跡,城市的快速發展中,應該有一些新舊交織的痕跡,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從哪兒來的。”
“我選擇拍南大街是因為這條街道變化很慢,不像許多地方半年沒去便會換了模樣,南大街雖然沒有地標性建筑,但融入了生活的地方更有價值。”張衛星說。
上世紀50年代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時,張衛星隨家人來到了這座城市,隨著年齡的增長,鄭州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他印象中花園路周邊等都還是麥田,如今城市面積不斷擴大,過去的村莊早已劃入了城市框架之內。
“可以說鄭州是從村莊成長起來的。”張衛星還用2000年拍攝的十余張照片,拼成了一幅南大街全景圖,完整記錄了南大街的歷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