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襲城”,昨天早晨鄭州的能見度很低,不遠處的建筑若隱若現,市民選擇戴口罩外出
制圖見習美編 韓露
隨著冬季來臨,氣溫一降再降, “霧霾”這個詞又闖入了我們的生活。進入11月,供暖期加上天然的“擴散條件不利”,大氣污染治理的“冬天”也到來了。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最新數據,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鄭州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倒數第18名,在這個排名中,NO2年累積濃度為鄭州六項污染物中排名最差指標,成為“拖后腿”的存在。
污染
鄭州9個國控監測站點“萬紫千紅都是霾”
12日一早,鄭州便被“四面霾伏”,房屋被霧氣包裹,難以現身。早上5時50分,鄭州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南陽、駐馬店、安陽等地也相繼發布大霧預警。
隨著太陽顯現,霧氣退散,但能見度并未轉好,遠處依舊灰蒙蒙一片。環保數據顯示,鄭州的空氣質量也達到了近期最差。霧霾混合,重度污染也在11月12日“亮相”鄭州。
河南省監測中心數據顯示,鄭州市9個國控監測站點已經是“萬紫千紅都是霾”了。其中,鄭州市監測站等7個監測站點的AQI數值在200以上,達到重度污染。
其實,鄭州“氣質”變差從11日就開始了,11日上午11點起,鄭州市的AQI持續走高,到12日下午2點,達到峰值228。
不僅僅是鄭州,安陽、開封、新鄉、許昌、焦作都已達到重度污染級別,而在全國169個城市AQI實時排行榜中,河南7地占據前十席,其中,鄭州排名第四位。
污染來勢洶洶,新鄉、三門峽等地也紛紛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鄭州更是啟動了今冬首個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
數據
鄭州13個縣(市、區)完成優良天目標的壓力很大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召開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推進會上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鄭州前10個月,優良天數累計143天,同比增加10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17天,同比減少12天。
盡管鄭州大氣攻堅取得進步,但根據最新通報,不管是鄭州市內還是周邊縣(市、區),均未完成2018年優良天目標。
據了解,鄭州市內,中原區距離“200個優良天”目標數值差95天,差距最大;其次為高新區和管城區,分別相差72天、69天,經開區相差66天,惠濟區相差64天。
縣(市、區)中,鞏義市完成117個“好天”,距離“245個優良天”目標值還差128天,差距最大;其次為滎陽市,距離“252個優良天”目標值還差126天,上街區差109天、新密市差110天、中牟縣差102天、新鄭市差100天、登封和航空港區分別相差87天和83天。
目前,距離2018年結束還剩不到50天時間,根據通報的優良天完成情況來看,鄭州市二七區、金水區、鄭東新區還有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現狀
鄭州“機動車總量大、密度大、增長快、尾氣污染嚴重”
面對如此大的藍天壓力,鄭州NO2污染物數值也不算給力。在鄭州市公布的最新環保情況中,截至11月11日,鄭州市年綜合指數為6.11,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倒數第18名,其中NO2年累積濃度為六項污染物中排名最差指標。實際上,自9月份以來,鄭州的NO2就持續高位運行,累積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
鄭州NO2污染物數值不給力,主要是基于“機動車總量大、密度大、增長快、尾氣污染嚴重”的現狀。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約378萬輛,且以每年40萬輛的速度遞增,位居全國第七位。其中,柴油車35萬余輛,約占11%。根據此前鄭州大氣灰霾污染專項研究成果,鄭州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對PM2.5的貢獻率為25.5%,為PM2.5第二大來源。柴油車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占機動車排放總量約70%和90%。一輛國三柴油車的污染物排放相當于一輛國五小轎車的50~80倍,污染嚴重。
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鄭州市交通運輸企業、大型物流批發市場數量眾多,過境運輸車輛數量龐大,經統計,日高速過境車輛約92萬輛,其中客車約60萬輛、貨車約32萬輛,尾氣排放污染嚴重。
預測
安陽、三門峽、焦作、濟源等地區有重度污染過程
根據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最新預測,12日至15日,全省整體擴散條件一般,高濕靜穩顯著,本地污染累積和區域傳輸作用導致安陽、三門峽、焦作、濟源、新鄉等地區有重度污染過程,濮陽、鄭州、開封、許昌、漯河、平頂山、洛陽等地區有中度污染過程,短時重度污染,其他城市以輕度污染過程為主。
11月15日以后,河南各地陸續開始供暖,而這又給原本負重前行的鄭州大氣攻堅工作增加了新的壓力。
從去年冬季鄭州發布的政策來看,11月15日開始,鄭州施行為期4個月的“封土行動”,根據要求,“封土”期間,鄭州城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拆除)施工。如確有需要進行土石方作業的各類工程,須報市政府批準許可后方能實施。
此外,去年12月4日,鄭州市進行了首次機動車限行。根據當時的限行政策,東三環(原107輔道)、南三環、西三環、北三環(均不含本路)以內區域的所有道路,都實行單雙號限行,限行時間為2017年12月4日0時至2017年12月31日24時。
供暖加上藍天壓力,今年鄭州大氣攻堅有啥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