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戰士》 1.72億
上周末多部新片上映,但僅有《鐵血戰士》一片過億,目前口碑不佳的情況下也很難成為“救市”的爆款,而其他國產片更加乏力。
《功夫聯盟》 1177.5萬
《阿拉姜色》 124.8萬
《昨日青空》 4926.6萬
《為你寫詩》 945.6萬
國慶檔后,在新片疲軟,老片乏力的雙重壓力之下,內地影市陷入票房低谷。目前日平均票房在5000萬左右,觀影人次跌破2000萬,近期沒有頭部影片引領,電影市場進入冰冷期。暑期檔結束后,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產出已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10月25日,全國電影單日票房報收3246萬元,這是今年最差的單日票房表現,而排在倒數第三的是10月24日的3503萬元(倒數第二、四位分別是除夕的3286萬和6月13日的3647萬)。
上周末,雖然有7部新片同期開畫,并有十月唯一一部好萊塢動作大片《鐵血戰士》的加盟,上周六單日票房突破1億關口,達1.3億,至截稿前《鐵血戰士》勉強突破1億票房,豆瓣評分僅有5.2分,很難成為“救命稻草”拯救低迷的大盤。
今年已經過去大半,無論是總票房還是重大檔期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從春節檔的57.4億票房創紀錄,第一季度也率先突破了200億大關,10月4日,今年年票房突破500億,中國電影在持續產生紀錄。不過,低迷的大盤浪潮也在9月到來,中秋檔國慶檔乃至整個9月、10月的票房都非常冷淡。從中秋檔以后,不少院線經理都向記者感嘆道“日子不好過”,專家預測全年600億的目標很有可能落空,市場越來越理性,沒有好電影確實無法帶動觀眾的觀影熱情。
A 大盤持續兩個月低迷
據記者統計,9月和10月,中國電影市場共上映了80部影片(含重映片),其中票房超過10億的只有《無雙》1部,票房5億至10億之間的只有《影》和《李茶的姑媽》2部,票房1億至5億之間的有6部。也就是說,在影院數破萬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兩個月來87.3%的上映影片票房都不足1億元。
業界用“電影無戰事”來形容10月單月的整體表現,10月每周都有近10部新片登陸內地院線,大量影片砸入市場依舊沒有掀起熱浪,自從8月31日最后一部進口大片《碟中諜6:全面瓦解》上映后,市場就進入大片空窗期:國慶檔多片“滑鐵盧”,中秋檔電影數量與質量偏低導致票房不濟,影院經理們頻繁更改排片,甚至把國慶檔之前的很多舊電影重新放映。“后國慶檔”的10月雖然有30部影片上映,結果已經上映26天的《無雙》排片和票房占比依舊超過30%,沒有可以接上火力的新片,整個影市充滿了“寒冬已至”的言論。
B 影片頻繁改檔影響排片
華誼兄弟影院管理公司總部排片經理唐樂認為,電影質量一般和公眾對于電影的預期不符導致觀眾的觀影興趣持續下降,“其實近兩個月有些影片的制作水準是不錯的,但是目標受眾較窄,在題材類型上比較小眾,最終沒有得到大部分觀眾認可。”電影市場專家蔣勇則認為,目前電影對于觀眾來說更多還是一種娛樂產品,絕大部分觀眾走進影院希望能夠得到輕松愉快的觀影體驗,而現實題材、文藝片如果沒有引發全民話題,想要得到觀眾持續追捧比較困難。有院線經理表示,一方面,近兩個月缺少優質影片有一定原因是冷清的市場環境讓制片公司更加謹慎,“選擇在院線上映的影片都想取得不錯的市場回報,今年下半年以來,頻繁的調檔撤檔已經體現出了各家片方和發行方的審慎態度。但這種延期改檔,混亂排片也給市場票房低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C 11月進口片成新動力
近期大盤低迷的現象,讓很多業內人士為今年總票房過600億捏了把汗,截至目前,年票房收報523億元,離600億還差整整77億,剩下的11月和12月只有月均奉獻約40億票房才能全年突破這個目標。
11月國產大片并不多,進口片成為市場的新動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12部進口影片將在未來的一個多月中和觀眾見面,若是去年的數據預測分析(去年11月是2017年單月票房最低的月份),很多專家業內人士并不看好今年票房能過600億,票房分析師羅天文也稱其難度不小,“最近大盤低迷,影片質量不行是最大原因,國慶檔票房同比下降因為影片質量不如預期。國慶檔后市場繼續下行因為缺乏高質量作品接棒,沒有爆款刺激觀影熱情,扎堆小片上映觀眾都沒得選,這個低迷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不過下個月大量好萊塢大片入市,看能不能讓市場回暖。”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