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11點,當市民乘坐最后一班地鐵回了家,喧囂了一天的鄭州地鐵1號線列車收工,地下隧道的機車駛入停車場,一群人卻打理好行裝,扛著幾十斤重的工具、頭戴探照燈,穿梭在40多公里的地下隧道內,為隧道內1500伏的高壓線路“體檢”。他們晝伏夜出,為了讓鄭州地鐵安全運行,每個線路接觸網部件都需一一檢測,手指肚磨破了幾層皮又長成繭子,一年要緊固45萬個螺絲。
10月21日凌晨,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跟隨這群“地鐵醫生”,與他們一起鉆隧道、爬高梯,為地鐵1500伏高壓線精準“體檢”。
◆深夜鉆進隧道,上廁所需步行一兩千米
10月20日晚11點許,鄭州地鐵1號線最后一班列車駛入停車場,鄭州火車站C出入口閘門已閉。深秋風涼,鄭州火車站西廣場的人少了許多,顯得十分空曠。
這時,胡家鳴與7名隊友等候在地鐵1號線鄭州火車站C口外,因尚有一些乘客陸續出站,他們先坐在出口臺階上,閑聊起來,待站內乘客疏散完畢,再進入站內隧道施工。
胡家鳴今年30歲,是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供建中心接觸網一室工班長。10月20日晚上9點半,他和隊友們在1號線西流湖站附近吃了點東西,把維修工具裝上運輸車,立刻趕到了這里。21日凌晨0點至4點,按照工作安排,他們將對地鐵1號線醫學院站至鄭州火車站上下行線1500伏高壓線路變壓器的6個隔離開關進行“體檢”。
整好了隊,點了名,給隊友們分好任務,在空曠的站臺大廳,胡家鳴把工具擺在地上,對每個工具認真清點、登記。胡家鳴說,列車在軌道上高速運行,“帶進隧道多少工具,也要帶出來多少。哪怕一顆螺絲釘,也不能遺留在隧道內。”一旦遺忘在軌道上,很可能被列車撞上,或是卡在列車某個部位,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幾天,隊友張磊磊有些感冒,但他上班一直不敢帶水杯。“平時,隧道里沒廁所,上廁所需步行一兩千米。一方面喝水多了上廁所不方便,另一方面帶水杯怕忘在隧道里,有一定安全風險。”
◆1500伏高壓線,工人要做3道防護
盤點好裝備、穿上反光背心,一切準備就緒。張磊磊手持一張《施工作業令》到該站車控室登記、備案,并等待電調命令。21日凌晨0點18分,斷電申請成功批復。隊員們扛起工具,從站務人員打開的側門進入隧道。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驗電測試!”胡家鳴命令一出,一名隊員帶上絕緣手套,拿起地線,將地線的一頭夾在軌道上,一頭用伸縮桿掛在隧道上方的高壓線上。施工區域的兩側,隊員分別放上一個閃爍的紅色信號燈。而距該處地線約100米處,另兩名隊員拿起地線用相同的方法,將地線掛在高壓線與軌道之間。
胡家鳴說,地鐵每日正常運行,動力主要靠隧道上方1500伏的高壓線,一旦接觸網出問題,整個線路可能癱瘓。施工時,他們雖在電調中心進行備案,并做了斷電處理,但仍需在高壓線上接入地線,“我們一般要做3道防護措施,除了斷電備案,手上帶絕緣手套,還要接上地線,并多次進行驗電檢測。這樣,即使誤送了電,電流也可通過地線入地,減少對工人的傷害”。
當多處設備確認無電后,一名隊員手持抹布、迅速登梯,在微弱的手電筒燈光下,他用抹布擦拭著變電器上的絕緣子。“如果灰塵太多,也可能導電。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對這些設備進行清掃、檢查”。同時,他拿出尺子,對設備開始測量。
鄭州地鐵1號線接觸網大多數在地下,但也有一部分露天。“這個季節還好點,一旦到了冬季,尤其是大雪天,爬高上低不能穿太厚,有時還不能戴手套,十分寒冷。”胡家鳴說,無論是在露天還是地下,對高壓線接觸網“體檢”,每隔約10米就要換一次梯位,每個螺絲都要緊固。而他們沒施工車,只能扛著梯子穿梭在軌道上。
◆一年緊固45萬顆螺絲,設備縫隙不能超0.5毫米
“分閘消弧棒間距230毫米,分閘頂絲高度12毫米,合閘頂絲高度10毫米……”在梯子上,測量隊友高聲喊著,張磊磊認真記錄著每個數據。張磊磊介紹,當消弧棒合閘時,兩側的消弧棒要嚴絲合縫,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如何測量嚴絲合縫?他拿出一個只有0.5毫米的薄鐵片,“若這個鐵片能插進縫隙,說明縫隙過大,需進一步校準。若插不進去,則正常”。
而在一旁,胡家鳴則帶著另一名隊員,打開電箱,對里面的每一個螺絲,每一根電線梳理、檢查,生怕漏掉哪一根。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供建中心接觸網一室主任褚衍濤算了一筆賬:鄭州地鐵1號線長41.2公里,而接觸網設備共有126條公里(注:條公里=導線根數×長度公里數),地下段98.6條公里,接觸網上的支持定位裝置共計12485處。一般情況下,正常的一處簡單定位附帶螺帽共計25個;接觸網上的剛性匯流排每根長12米,地下段約有匯流排8300根,每個匯流排接頭處有16顆螺絲。而每年,鄭州地鐵1號線106名接觸網工,均要將這些設備全部檢修一遍。按這一數字計算,一年時間內,他們僅需緊固的螺絲就達45萬顆之多。
去年年底,鄭州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近5年,胡家鳴等接觸網工對其1號線整個接觸網綜合設備開展了百天專項排查。108天時間,他們的人工測量點位便達812560個。今年8月,胡家鳴等8名隊員主動申請成立“夢網突擊隊”,專門在接觸網方面攻堅克難。而胡家鳴被選為了突擊隊隊長。
◆長期赤手摸接觸網,指肚掉皮長成老繭
21日凌晨3點,胡家鳴絲毫沒表現出一絲睡意。他說,自己有個訣竅。按照工作安排,他們實行白班、夜班輪班倒,每人連上一天夜班、一天白班之后,可休息一天。如此一來,生物鐘經常紊亂,不少隊友經常晚上失眠。為調整生物鐘作息,胡家鳴想了一個辦法:無論是白班還是夜班,他都要求自己早上8點之后不能睡覺。即使工作了一夜,白天也堅持不睡覺。“連續30多個小時不睡覺,然后可以連續兩天晚上9點睡覺。太累了,一倒床上就能睡著。”
當天,李占勇也參與到了這次檢修中,當他伸開雙手時,手指頭肚上滿是老繭。作為8人夢網突擊隊的一員,他常拿磨具對接觸網設備進行打磨,以保證它的平滑度和精準度。在檢測平滑度時,他用手指肚摸接觸網,因每天反復摸金屬材料,一根手指肚磨破了,他就換另一根,而整個手指肚都磨掉了幾層皮,最終長成了老繭。
用褚衍濤的話說,李占勇是個“拼命三郎”。作為領導的褚衍濤,經常“批評”李占勇。一次,1歲多的兒子半夜三更身上起了皰疹,妻子實在無奈,給李占勇打電話,而他接了電話,一刻也沒遲疑,就對妻子說,“現在實在走不開,我找個朋友去接你,讓他帶你們到醫院去。”而這句話,讓褚衍濤一直記在心里。無論哪一次開會,他總要提起。
“我經常晝伏夜出,遇到接觸網年度大排查,連續好幾個月都不能休息。”李占勇提及妻子,心中滿是愧疚。今年1月,鄭州地鐵1號線首次接觸網專項大排查,他一干就是3個月,連一天都沒休息。當時,已懷孕3個月的妻子,專門冒雪從新鄭來看他。而他當時正在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技術研討。零下幾度的大雪天,他讓妻子在門外一等就是4個小時。“你為啥不給我說呢?不然,也不會讓弟妹等這么長時間。”褚衍濤事后又“批評”他。
10月21日,當8名接觸網工將6臺變壓器全部檢查完畢時,已是凌晨4點。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沿軌道遠方的站臺大門走去……
(記者 田育臣 攝影 吳國強 實習生 柴婷婷 顧覲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