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央視獨家記錄:抗癌藥大降價,是這樣“掐”出來的↓↓
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經過3個多月的談判,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
本次納入藥品目錄的17個藥品中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
17個談判藥品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 胡靜林:這次納入目錄的抗癌藥都是近幾年新上市的藥品,專利的存續期還比較長。通過醫保,對這些優質創新藥的戰略性購買,可以起到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研制更多更好的創新藥的作用,惠及了廣大患者。
國家醫療保障局要求各統籌地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談判藥品的供應和合理使用。
據悉,因談判藥品納入目錄等政策原因,導致醫療機構2018年實際發生費用超出總額控制指標的,年底清算時要給予合理補償,并在制定2019年總額控制指標時綜合考慮談判藥品合理使用的因素。同時,要嚴格執行談判藥品限定支付范圍,加強使用管理,對費用高、用量大的藥品要進行重點監控和分析,確保醫保基金安全。
國家醫療保障局新一輪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是今年6月啟動的。44個目錄外獨家抗癌藥經過專家評審和投票遴選,并征得企業意愿,最終17個藥品獲得談判成功。
9月中旬,央視記者獨家采訪了國家抗癌藥醫保準入現場談判工作的過程。
抗癌藥國家醫保準入談判第二組談判組組長 王艷君:談判是由五位專家組成的,由國家醫保局和人社部社保中心授權,進行與企業的價格談判。整個報價程序有兩次,企業進行第一次報價之后,再進行第二次的報價。
談判專家組專家是由國家醫保局專家庫抽取,來自山東、云南、北京、江蘇等地,大多曾參加過省級醫保談判。 藥品支付標準是國家醫保藥品準入談判的核心,也是國家醫保經辦機構與藥品生產企業間博弈的核心。
如何通過談判在醫療保險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實現醫療保險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保留企業合理利潤空間,成為談判的關鍵所在。 德國默克公司的談判代表們已經談判了三次,藥品名稱是西妥昔單抗注射液,主要治療結直腸癌。2017年第一輪國家藥品談判時,就有西妥昔單抗注射液,但是最終談判失敗。這一次談判,對于國家醫保局和企業來說,雙方都想找到一個平衡點。
整個談判過程持續了30多分鐘,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價格協議書。數據顯示,西妥昔單抗注射液2017年的平均價格為4200元左右,談判后的價格將降到1295元。
默克中國腫瘤事業部高級總監 袁澤之:應該說我們給了全球最低的一個價格。通過這次醫保談判,我們能夠通過以價換量。
制藥企業看中中國市場,采用“以價換量”的策略,以降價換取銷量。
而國家醫保談判專家采用“以量換價”的策略,最大限度將價格降下來,此次談判成功的17種藥品,最終的價格全部比周邊國家或地區要低。
這次抗癌藥降價并且納入醫保,給患者解決了很大的問題。那么,患者是怎樣看待這項政策的?到底哪些藥在臨床上降價幅度最大、最明顯?
患者:對我們廣大的患者,可能在報銷比例上面會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減輕我們個人的負擔,對我們自己看病以及康復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患者:解決了很多經濟上的壓力。我們患者上不了班,一般是病退,一個月收入兩三千元。這次抗癌藥降價,感覺壓力真的小多了。
張艷華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她告訴記者,這次降價像是奧希替尼,西妥昔單抗,舒尼替尼等8種藥物都是常用藥,可以說患者受益將是非常明顯的。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 張艷華:奧希替尼降價幅度達到了70%。我們算了一下一個月的費用,如果是一天一次口服,可以從五萬二千元降低到一萬五千元。
專家告訴記者,對于患者來說,除了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之外,最大的好處是能納入醫保。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西妥昔單抗幾乎是降到它的三分之一的水平。除此以外,由于它進入醫保,患者在這個基礎上又能報銷80%到90%,其實患者自己的負擔,只相當于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