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天的遠去,2018年第三季度也已收尾,值得欣喜的是電視劇市場終于打破沉寂迎來突破,形成一波收視熱潮。但不得不承認比起網絡的火爆,各大衛視的成績則不那么好看,整個暑期檔,各電視臺雖然也陸續推出大劇固守陣地,可惜效果不佳,收視被嚴重分流,導致傳統的網臺收視格局進一步被打破。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各類型劇均有亮相,但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以《延禧攻略》、《如懿傳》為代表的古裝劇,成績亮眼讓熒屏一掃頹勢。同時,以往多被看重的大IP劇則陷入困境,一些“流量”明星也紛紛開拓轉型之路。三大視頻平臺競爭更趨激烈,在內容上各用心思,這也讓今年的網劇在類型創新、質量提升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古裝劇回歸表現搶眼 打破收視沉寂局面
今年上半年熒屏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劇”出現,讓觀眾“劇荒”的感覺尤為強烈。進入第三季度后,先是由楊冪、阮經天主演的古裝劇《扶搖》亮相,在眾人期待中開播,但整體表現低于預期,雖然播放量和收視率尚可,卻沒能再次獲得如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成功,很快就被隨后推出的《延禧攻略》搶奪了關注度。
說到整個暑期檔的最大贏家,毫無疑問就是古裝劇《延禧攻略》了,不僅播放量居高不下,引發的話題討論也是一波接一波,劇中演員也隨之或翻紅或走紅。由于《延禧攻略》的播出時機恰好讓觀眾積蓄已久的古裝劇需求得以釋放,再加之以反套路的劇情和爽利的節奏,最終成功笑傲市場。
而另一部古裝大劇《如懿傳》就沒有那么好運了,從開拍起就備受關注,可一路走來卻是歷經波折,幾次延播變化最終選擇了在網絡首播。可惜漫長的等待消耗了觀眾的熱情,時間上又恰逢《延禧攻略》熱潮正盛,讓《如懿傳》開播已失先機,但好在該劇憑借扎實的創作、出色的內容、精良的制作慢慢回溫,收回口碑。
與此同時,像《香蜜沉沉燼如霜》《蕓汐傳》等古裝劇也收獲了不俗的播放成績,不同程度上給影視劇市場恢復了一些信心。縱觀整個第三季度,古裝劇表現搶眼,拉動收視效果明顯,帶熱劇集市場迎來亮點,成為整年收視中的可圈可點之處。
大IP不再是靈藥 流量失效開拓新思路
在本季度的劇集中,一些亮相前就備受期待的大劇、正劇紛紛“失利”,從市場反饋看與預期存在較大距離。大IP與流量的組合頻繁失效,甚至于大IP與實力派的結合都不再靈驗。
《天盛長歌》是陳坤重返熒屏的第二部劇,在上一部《脫身》頗感失望之后,這部劇依然沒能改變狀況。與《如懿傳》類似,期待愈高失望愈大。《天盛長歌》有著“倪妮出道以來首部電視劇作品”的名頭,兼得陳坤、趙立新、倪大紅等一眾戲骨加持,又是知名制作班底操刀,可播出后平平淡淡,收視率甚至創下湖南衛視10年來最低。最終精美的畫面,考究的細節都沒能讓該劇擺脫被刪減后換檔的命運。
另一部由鹿晗與關曉彤主演的《甜蜜暴擊》開播后,不僅原本希望憑借兩大主演的流量優勢轉化為收視保證的希望落空,評分口碑更是降至谷底。同樣還有楊洋主演的《武動乾坤》,獲得導演張黎背書,依然沒能幸免,收視不佳網絡播放成績也不算優秀。
事實證明,劇集創作并不是集結了大IP、大制作、大陣容就能致勝,“好內容+好品質”才是創作的根本,市場的快速轉變和觀眾的審美提升,無疑給年輕演員沉下心來提升演技和專業素養提供了最佳時機。
網臺收視格局改寫 競爭激烈觀眾受益
今年夏天,值得關注的是網絡平臺表現優異,相對于以往的熱劇大劇都會選擇的“先臺后網”或“網臺聯動”,今年狀況改變明顯,臺網差距迅速縮短,收視格局正在改寫。
由于表現搶眼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兩部熱劇“殊途同歸”地選擇了網絡播放,且成績突出熱點不斷。兩相比較,各大衛視的局面則比較冷清,黃金檔播出的《天盛長歌》《新流星花園》《愛情進化論》等幾部劇,都無法與網絡播出的劇集抗衡,收視與口碑均不理想,引發的關注與話題更是有限,在暑期檔這個衛視平臺的收視重要時段,依然難改低迷局面,與網絡平臺相比差距明顯。
隨著網絡平臺的成熟與主流化,“網劇進,臺劇退”趨勢愈發顯著,優秀網播劇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正在提升。縱覽三大視頻平臺,今夏各自貢獻了不少網劇力作,而強力競爭的結果就是讓觀眾的選擇更加多樣,劇集品質得以提升,內容創作水漲船高,從而讓整個影視市場呈現良好態勢。
總體而言,整個第三季度讓低迷已久的影視市場迎來新亮點,展望2018的最后三個月,各衛視與視頻平臺均會拼勁全力,為全年成績盡力沖刺。進入年底,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各家衛視紛紛選擇獻禮劇登陸熒屏,現實題材劇將成主流,希望能憑借這些制作精良的品質大劇在第四季度扭轉收視低迷局面,為整年劇集市場順利收尾。(記者張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