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iPhone等設備中悄然引入了“信用評分”(trust scores)。
9月18日,科技網站VentureBeat發現,與iOS12系統的高調發布不同,蘋果的iTunes Store隱私政策頁面中,低調地增加了如下新內容:
“為了辨別和阻止欺詐行為,關于你如何使用設備的信息,包括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大概數量,將會在你嘗試進行支付時用于計算設備的信用評分。提交的信息是經過設計的,保證蘋果無法知曉你設備上的真正價值。這些分數會在我們的服務器上存儲一段固定時間。”
這意味著,蘋果將會基于電話和郵件的元數據給蘋果設備打出“信用評分”。
據商業內幕網站9月19日解讀,這種信用評分能夠幫助蘋果辨別利用蘋果服務和設備進行欺詐行為的詐騙者。“信用評分”僅使用模式或元數據,設備試圖在App Store進行購買時,設備的信用評分會發送給蘋果。
關于“信用評分”的工作細節和具體案例,蘋果沒有對外披露。
蘋果公司向商業內幕網站表示,通信內容不會被獲取,保證蘋果不會知道你給誰打了電話,或是你的郵件中討論了什么內容。評分不會被用于任何廣告用途,只用來辨別欺詐。
“信用評分”功能可能是針對蘋果賬號(Apple ID)盜刷做出的舉措。
商業內幕2018年6月曾報道,有不法分子盜用別人的蘋果賬號(Apple ID),然后通過iPhone和Mac的“家庭共享”功能進行盜刷。雖然現在還不清楚“信用評分”是否是蘋果專門對此采取的舉措,但它顯示出此類欺詐行為正越發頻繁地威脅到蘋果的營收。
近期,谷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對用戶個人數據的收集和利用遭到了立法者和輿論的批評,對此,蘋果CEO蒂姆·庫克則反復強調蘋果公司的隱私保護理念。
“在還沒有人關心時,我們就已經強烈感到隱私的重要性。”庫克2018年6月表示,“我們無法看到具體細節,但我們可以看到,對人們建立詳細的數據檔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重大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