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企業裁員瘦身撩動了很多人的神經。
創業家&i黑馬從智聯招聘方面獲取的數據也側面印證了很多公司“瘦身”的事實。2018年第二季度,小微企業用人需求較第一季度平均下降26.6%。
寒冬中,企業異常艱難。運氣好的,在夾縫中求生存,借點口糧,繼續孤獨地上路;扛不下去的,裁員、止損,或干脆關門大吉。
裁員大潮滾滾向前,每個人都深深感受著切膚之痛。
游戲業風雨飄搖,裁員或高達70%
過去十幾年,一直是游戲行業的黃金時代。然而今年,國產游戲似乎正遭受著“滅頂之災”。
今年8月30日頒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提到,“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這意味著,游戲行業將雪上加霜。此前,游戲行業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逝、版號暫停審批……一連串的打擊已讓整個國產游戲業風雨飄搖,增速嚴重下滑,就連騰訊網易這樣的大廠,都慘遭股價和業績的雙殺。
一時間,游戲行業仿佛按下了暫停鍵。部分游戲公司欲將市場轉移至東南亞和非洲的國家,以謀求一條生路。
一家游戲創業公司創始人達寬(化名)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他正計劃將業務中心轉到東南亞。“游戲行業本就被寡頭壟斷,現在再加上國內對游戲業的妖魔化,行業未來會比較坎坷,中小型公司基本很難生存了。”在他看來,死磕國內就是死路一條。
而若將業務重心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則意味著人員精簡。達寬表示,他只考慮保留30%的核心人員,其他人員都去當地招聘。這意味著,原來近70%的人將會被裁掉。
達寬回憶,在游戲行業最好的2014年,當時公司只有5個人,但每個月都能做一千萬的流水。不過,自2016年開始,他們的生存就變得愈發艱難,2018年更是“爆炸性的難”。達寬表示,今年公司的營收下降非常厲害,只能用“慘”字來形容。達寬坦言,因為自身難保,原來70%的員工將被裁掉,“不裁掉干嘛,養不起啊!公司的第一責任是賺錢,其他冠冕堂皇的東西等賺了錢再說。”
達寬解釋稱,并不是說只有不賺錢的公司才裁員,整個行業不管是不是賺錢都在考慮裁員。達寬表示,有些上海的游戲公司已經裁員15%-20%。另外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有些游戲公司創始人給HR下達了國慶節前裁員30%的艱巨任務。
不止裁員,許多游戲公司的用人需求也大幅下降,“只出不進”。創業家&i黑馬從智聯招聘提供的數據發現,2018年第二季度用人需求下降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就是網絡游戲。20-99人的網絡游戲公司,招聘需求同比下降54%;20人以下的公司,招聘需求更是同比下降84%。
而2018年4、5、6三個月招聘需求顯示,網絡游戲只有20人以下公司在6月環比中有增長,其他均為下降,且下降幅度非常大。
游戲公司裁員慣用的舉措是,通過游戲項目KPI未達成,項目整體產出和投入存有問題進行勸退,或是因為游戲開發的進度或者游戲的表現來進行項目組的調整。
張明(化名)的兩位合租室友所在的公司就試圖以這種方式勸退員工。
張明合租室友馬宇(化名)的公司,裁員的方式是進行月考核,通不過就勸退,不肯退就降一半工資。張明另一個合租室友張天天(化名)的公司,因為棋牌游戲類型不過審,進行的各種棋牌類游戲紛紛作廢,導致本來十幾二十人的U3D項目組幾乎瞬間跑光,只剩下兩個人。
而在廣東一家游戲公司做角色設計的張明,最近的日子也很艱難,“剛完成不擅長的游戲美術領域工作,接下來將是我一角色原畫最不擅長的場景繪制工作。”
末了,張明祈禱,希望可以“通關”這段艱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