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榨菜、二鍋頭等平價消費品公司業績大漲的同時,白酒等高端消費品也悄然走俏;一些傳統消費熱點出現降溫趨勢,但國產化妝品品牌卻趁勢崛起;吃穿用類生活必需品增速放緩,能體現生活品質的服務消費卻增長迅猛……2018年進程過半,我們正面臨怎樣的消費趨勢和變化?從消費類上市公司的上半年財報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日常消費品行業凈利大增
羊城晚報記者據數據庫統計發現,根據GICS行業分類(全球行業分類標準),納入樣本統計的222家日常消費品行業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050.97億元,同比增長12.42%,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728.94億元,同比增長15.67%。去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2.73%和5.74%,顯示日常消費品行業的凈利潤增速大幅提高。
非日常消費品方面,608家納入統計的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75%,實現凈利潤1798.57億元,同比增長13.45%,去年同期,上述兩項指標增速分別為25.36%和15.00%,盡管營收增速下滑,但凈利潤增速基本持平。
創新型消費表現亮眼
羊城晚報記者觀察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發現,與互聯網結合的創新型消費模式,正成為帶動消費增長的最重要引擎。數據顯示,從營收增速來看,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消費細分行業是互聯網與直銷零售業,上半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速達到46.95%,凈利潤增速為35.58%。最典型的上市公司是跨境通,得益于跨境電商行業迅速發展,跨境通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8.75億元,同比增長77.23%;實現凈利潤5.07億元,同比增長61%,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和進口業務分別增長43.99%和77.83%。
以凈利潤增速為指標看,專營零售業登頂消費行業增長最快的領域,主要是蘇寧易購業績大增帶動。今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商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44.55%;實現凈利潤60.03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長1959.41%,而蘇寧易購也將其業績大漲主要歸功于積極擁抱“互聯網+”,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模式。
化妝品、日用品國貨崛起
從商品類型上看,居住類、汽車類等傳統消費熱點有降溫趨勢,改善類、升級類商品銷售表現不俗。表現最好的是飲料類,42家飲料類企業上半年營收合計增長23.29%,凈利潤同比增長35.39%,行業業績整體超預期,主要是白酒行業業績大漲帶動。
改善類、升級類商品交出亮眼成績單,更勾勒出化妝品、日用品國貨品牌崛起的圖景。以化妝品上市公司珀萊雅、上海家化、御家匯為代表的個人用品行業上半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速為11.98%,凈利潤增速為19.67%,而去年上半年該行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為負值。以化妝品國貨品牌珀萊雅為例,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92%和44.88%,珀萊雅營收增長主要因為線上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大增近六成。而旗下擁有佰草集、六神、美加凈、啟初等化妝品品牌的上市公司上海家化上半年也實現了凈利潤增長逾四成。
與個人用品行業相似,以拉芳家化、好太太、中順潔柔為代表的居家用品類上市公司上半年同樣表現不俗,營業總收入合計同比增長19.16%,凈利潤同比增長7.48%。旗下擁有“拉芳”、“美多絲”等日化品牌的拉芳家化上半年營收僅增長了2.78%,但凈利潤卻大增57.84%。
平價食品品牌受捧
食品上市公司上半年表現出現分化,一批“接地氣”的平價食品品牌受到消費者歡迎。比如,旗下擁有“二鍋頭”、“百年”、“寧誠” 等品牌的順鑫農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上升10.4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96.78%,凈利潤增幅在保持高增長的白酒行業中也毫不遜色,在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在第四位,僅次于老白干酒、舍得酒業和水井坊。又如主營榨菜的涪陵榨菜上半年營收增長34.11%,凈利潤同比上升77.52%,產品銷量和平均銷售價格均同比上升。
與此同時,一些定位中高端的品牌也表現突出,比如,被券商稱為“中高端掛面的絕對龍頭”的克明面業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6.53%,凈利潤同比增長70.97%。主營中高端烘焙食品的元祖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6%,凈利潤更是大漲513.76%。
相較而言,汽車類消費則有些“平淡”。統計數據顯示,32家汽車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8317.62億元,同比增長11.67%,增長率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合計凈利潤為341.74億元,同比下滑11.68%。
上半年A股消費類上市公司表現亮眼行業營收同比增速歸母凈利潤增速日常消費品行業12.42%15.67%非日常消費品行業12.75%13.45%互聯網與直銷零售業46.95%35.58%個人用品行業11.98%19.67%居家用品類19.1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