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9月9日電 (閆旭)在9日于廈門舉行的2018中國融資租賃發展論壇上,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原高強透露,目前中國各類融資租賃公司約有1萬家,業務規模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近年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集聚效應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在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節能減排、工程機械、機床、印刷等領域為實體經濟提供了融資的服務。
在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原高強也注意到一些問題,如部分企業資產的存量和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個別企業還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專業人才隊伍還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行業的需求等。
業界普遍認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正在經歷由“追求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追求資產質量與風險管理的專業化經營方式”轉變。
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主辦的是次論壇上,產學界圍繞促進融資租賃服務裝備制造業發展紛紛“出謀獻策”。
原高強提出了四點建議:發揮好服務實體的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回歸融資租賃的本源,將設備租賃作為業務發展的核心,以設備融資作為業務創新的基礎;提高風險防范和管理的能力,在熟知的領域做強做大,走出一條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加強資產管理能力,延伸融資租賃的鏈條,改善盈利的模式和盈利的水平,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融資租賃行業就已成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廈門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副巡視員喻皓認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融資租賃是連接最緊密的一個行業;相信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融資租賃行業未來面臨著更大發展空間。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工作委員會會長楊鋼認為,融資租賃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員儲備不夠,需要培養大量出色的專業人才。此外,在尋找新的市場時,融資租賃行業應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小微企業。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史燕平認為,2000年之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給融資租賃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制造業本身發展的同時,生產型服務業也要發展,為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帶來發揮的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