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原名《凰權》,是陳坤和倪妮合力出演,講述了處于勢力邊緣的皇子寧奕(陳坤飾)與前朝遺孤鳳知微(倪妮飾)之間因為共同的理想而合作,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的邊緣,并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相愛的故事。該劇很類似《瑯琊榜》,屬于權謀大戲,再加上趙立新、倪大紅和袁弘主演,所以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在這個暑期檔,《天盛長歌》和《如懿傳》這兩部古裝劇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2018年暑期檔最受期待的大劇,因為臺前和幕后的陣容幾乎等于打上了“品質保證”的標簽;播出初始都遭遇口碑上的差評,收視數據也不好看,但隨著劇情推進,豆瓣評分都在穩步爬升,品質終獲認可。
不難發現,《天盛長歌》的收視率一直在0.3左右徘徊,但豆瓣分數卻高達7.8,兩者嚴重不成比例。在《延禧攻略》這樣的“爽劇”拿來“投喂”觀眾且大獲成功后,像《天盛長歌》前期遭到“節奏慢”“太高冷”等評價不足為奇,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還是能看出“精良的制作”“電影的質感”“縝密的邏輯”“考究的細節”以及演員的演技。一句話,如果僅僅因為不夠爽而過早給《天盛長歌》蓋章差評,明顯有失客觀。正如有網友留言,“很多人說看不懂可能因為《天盛長歌》不是快餐式電視劇,地鐵上、公交上看不了,一個情節漏看還要倒回去重看,燒腦、戲中戲、局中局,還真不是所有年齡層都能看懂的,所以收視有些低迷,但絕對是一部精品,值得反復觀看的好劇。”目前,該劇正在湖南衛視熱播,主演倪妮近日接受了北京晨報記者采訪,她也表示,“好劇需要慢慢品、細細品、來回品。”不過,從業界環境看,這樣的劇越來越少了。
對話
倪妮:好劇需要細細品
北京晨報:您覺得自己適合演古裝嗎?還是更喜歡現代戲?
倪妮:我覺得自己古裝還挺好看的,我喜歡那種淡淡的感覺。因為張叔平老師設計了我這個妝容,就是一反常態,沒有那種很厚的睫毛,化很濃的眉毛啊,我喜歡的風格跟張老師喜歡的風格還挺像的,就是淡淡的、簡簡單單的、化繁為簡的風格,我自己還是挺喜歡張老師給我設計的古裝扮相的。年代戲還是現代戲里面,我喜歡古裝戲,離現實生活比較遠,很有想象的空間。
北京晨報:劇中有大段大段的文言文臺詞,在片場能夠脫稿對戲,背這些臺詞的訣竅是什么?
倪妮:其實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背呀,花時間下工夫。我那個時候有一個工作助理,每天晚上要陪我對詞,每一場戲的詞至少要二十遍。當時就是在每一場戲的旁邊畫正字,就是強迫癥吧,必須到二十遍,只可以二十遍以上不可以二十遍以下,就是這么背。比如回答擢英卷那場戲,當時給這場戲的時間比較緊,拍之前兩天才給的稿子,我當時連這篇的注解都查不到,我說導演能不能再放寬我一天的時間,導演才多給了我兩天時間。
北京晨報:喜歡自己塑造的鳳知微還是魏知?
倪妮: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因為我覺得兩個角色可能對于我來說都有遺憾。我自己喜歡男裝,因為我覺得男裝很英氣,也是第一次在這么大篇幅里嘗試這樣的一個造型,讓大家看到一個挺不一樣的我,我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對于角色而言,我覺得可能鳳知微后期更忍辱負重一些,知道自己身世之后,她的表演更有厚重感,我可能更喜歡吧。
北京晨報:在劇中感覺幾乎是素顏出鏡,是不是為了更貼近男子形象?
倪妮:其實也沒有全素顏了,起碼也打了深色粉底,也化了男子的劍眉。的確是為了更貼近男子的形象,因為我本人比較白嘛,所以后期在化男妝部分的時候就是加深了好幾個色度的粉底。因為我的眼妝如果畫上眼線、畫上眼影,眉毛如果細的話,就會覺得特別嫵媚,所以張叔平老師也覺得想破一破之前的形象,所以就是現在這樣一個魏知的形象展現給大家。
北京晨報:和陳坤私下是種怎樣的相處?
倪妮:我倆就互相岔唄,他老說我跟小猴子似的,過于活潑。因為他比我大一輪兒,然后我倆都是對歲數也不太在意的人,所以我總說,哥你比我大一輪兒,哥你看你這肚子。
北京晨報:一些觀眾會認為情節快,故事有些看不懂,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倪妮:好劇需要慢慢品、細細品、來回看,慢慢地就能懂了。還有我覺得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很重要,就比如說下棋、對弈這些戲,就是你不懂這個棋局什么意思,你可能就不懂這個人想表達什么意思,就不懂下一個情節會發生什么。所以很多細節得需要觀眾做功課。而且好劇是不需要什么事情都用大白話說出來,告訴你該怎么做,可能就是欲言又止,讓你去猜、讓你去想,大家都參與進來出謀劃策。(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