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CNBC報道,另一個顯示中國科技巨頭影響力不斷增強的跡象是,許多中國本土銀行正在尋求這些公司的幫助,而不是在內部建立自己的服務。
并不是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銀行有被取而代之或被顛覆的風險。穆迪的北京金融機構集團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尼古拉斯·朱(Nicholas Zhu)表示,它們面臨著與金融科技合作伙伴緊密合作的壓力,它們需要這么做來擊敗與其競爭的銀行。
在中國,投資選擇欠缺,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高度普及,家庭財富迅速增長,共同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金融服務環境。
當地的銀行體系主要由國有銀行組成。它們歷來傾向于向國有企業放貸,因為與社會上缺乏全面信用記錄的消費者相比,國有企業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
如今,得益于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中國的科技公司擁有大量關于消費者行為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評估向個人放貸的風險。一些公司已經在利用這些信息拓展到信貸業務。不過,隨著政府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力度加大,銀行也希望接觸到更多的零售客戶,科技公司和銀行之間正越來越多地展開合作。
據穆迪金融機構集團副總裁兼分析師David Yin稱,過去兩到三年,中國幾乎所有的中型商業銀行都與三大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簽署了商業合作協議。
這與美國銀行專注于自行從內部開發技術形成了鮮明對比。摩根大通本周將向其4700多萬移動用戶或在線用戶提供免費交易服務。其在美國處于領先的免費交易應用Robinhood擁有超過500萬用戶。
“整合客戶的整個金融生活,從他們的信用卡/借記卡到抵押貸款和(現在的)投資,讓金融機構有機會收集到全面的數據來更好地展開業務。”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克拉斯(Nicholas Colas)在一份有關摩根大通即將推出的產品的報告中指出。
中國的流行移動支付應用已經擁有了大量像那樣的數據。這要歸功于它們推行的各種促銷活動和便利措施,這些動作幫助移動支付成為中國日常商業活動的重要支付手段。
在不到15年的時間里,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用戶數量已經增長至至少5.2億。應用開發者服務公司Aurora mobile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已經覆蓋了中國超過51%的手機用戶。相比之下,數據顯示,中國三大銀行的應用程序滲透率只有7%至11%左右。
在用戶基礎上,螞蟻金服和騰訊均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余額寶在短短4年內便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該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4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130億美元)左右。為了應對監管機構對單支基金規模過于龐大的擔憂,余額寶還推出了其他的貨幣市場基金。與此同時,據支付寶稱,在其名為“螞蟻財富”的專門應用上,有4000多種理財產品可供消費者選擇。
螞蟻金服CEO助理毛軍華表示,公司可以根據數據預測客戶的贖回行為。他補充稱,在螞蟻財富推出一項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資推薦功能以后,余額寶用戶購買其他類型的金融產品的人數增加了70%。
螞蟻金服的發言人表示,公司預計,未來3至5年,技術服務費將成為其業務的一個關鍵支柱。過去幾個月,該公司已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和光大銀行等數家中資銀行展開了合作。
記者未能聯系到這幾家銀行置評,但它們在最新的年報中確實討論到了其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例如,華夏銀行在其2017年年報中指出,它“與騰訊集團、京東金融、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關系”。
盡管如此,這些銀行可能還是無法完全免受來自科技公司的競爭的影響:騰訊和阿里巴巴在網絡貸款均有投資布局。與此同時,一些金融公司實際上正在成功地創建自己的技術:平安保險公司表示,其旗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金融壹賬通(OneConnect)與441家銀行有合作關系,已為中國近89%的城市商業銀行提供過服務。
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來說,應對政府監管仍然是一項挑戰。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已經形成智能手機使用習慣的中國消費者仍將是重要的業務增長驅動力。
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前東京高管、夏威夷大學商學院講師本·比斯特龍(Ben Bystrom)指出,由于在移動支付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將會變成“非常強大的金融機構。”他說,從全球角度來看,這些中國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競爭力”。(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