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散戶中,數量較多的是“做多”了鋼鐵等黑色系產品的投資者。但與多數人快進快出的操作習慣不同,這些獲利的人,都是中線選擇“做多”。比如天河區某散戶5月高點買入了螺紋鋼期貨數百手,一度被“套”、追加了保證金,但堅持持有到了8月,終于等到鋼價上漲12%,之后獲利了結。看準趨勢、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是他們的獲利經驗。
風險提示:2018年并非單邊上漲市,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當時認為正確的“趨勢”,真實走勢未必如此。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井楠)本周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走勢向好,出現了與8月初走勢相反的普漲行情。多個品種刷新了數年價格的高點。
本周三市場, PTA期貨繼續高漲,主力合約期價沖破8000元/噸關口,午盤收漲3%以上,再次刷新了五年新高;蘋果期貨繼續上行,以11910元/噸報收,平了上周刷新的上市以來最高收盤價。盤中“黑色系”產品普漲,資金關注度維持高位。
季節因素推大宗商品價漲
在經歷了夏季之后,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為什么重回普漲走勢?首先是季節性的因素:“金九銀十”即將到來,是傳統的大宗商品交易旺季。節日需求旺盛,市場整體需求提升。季節性因素對于農產品、金屬等現貨市場的促進是非常直接的。
再者,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在基建、消費等方面或有進一步的政策落地,對商品尤其工業品的需求產生利好。
各地的環境保護政策一一得以落實,使得黑色系、化工品兩個大類的大宗商品供給出現了下降預期。焦炭、PTA、螺紋鋼的近期走高,均來源于此。“預期供給下降”的影響力,大于“現時下降”的影響力。
未來1~2個月
市場可能整體走強
最后,美元指數暴跌,也對貴金屬、金屬、化工產品產生了直接推動。上周開始,美元下跌,重回低點。包括黃金、原油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算價格,美元跌,則商品的實際價值在增長。這個規律傳導到了國內市場。
對于未來走勢,卓創咨詢、華泰期貨分析師共同認為:1~2個月短線走勢中,利好因素聚集,大宗商品市場大概率整體走強。之后3個月的市場或趨向分化行情,機構投機因素較多的品種,可能出現沖高回落的走勢。機構投機因素較少的品種,將強者恒強。
8月大宗商品市場,先抑后揚,多個品種大幅走高,理論上來說,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獲利機會。那么,究竟哪些散戶賺到了錢呢?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了廣州、深圳兩地市場,自稱賺到錢的散戶,在整體投資人數中的占比不算多,也有不少投資者表示,近期有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