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圍為大眾所知,有賴于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近日,周一圍接受新華網采訪,談論個人對表演的理解,以及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感。
關于表演,周一圍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表示,表演首先要能夠把觀眾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然后要讓觀眾認可和相信這一虛擬假定的情境,從而讓觀眾留下來。而這僅是對表演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則是要讓觀眾身處其中能夠有一種美的享受。
在周一圍看來,演技很難用天賦來衡量,更多的是后天的影響,包括對表演的投入,包括對經驗的總結。同時他也強調演員對生活的體悟,也影響著演技的發揮。當一名演員吃過足夠的苦,嘗過各種生活的滋味,再加上一些表演的技巧,就能夠很好地詮釋角色。而最終呈現的效果,是技巧還是體悟,在周一圍看來是很難加以明確區分的。
在談到參與綜藝節目這個問題時,周一圍表示,這是與觀眾交流的新方式。他以酒作比,說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釀”出好的自己非常重要,讓大家看到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而這也正是他選擇以不同方式在大眾面前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角色挑選方面,周一圍也有著自己的原則。他表示,角色能夠打動自己是基礎。而這種打動,不僅僅是在審美上符合自己的喜好,同時還有契合自己對社會的判讀和認知。他將自己選角的標準總結為人文影響力,并且十分看重通過角色的詮釋,去給周遭的世界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作為中國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愛心大使,周一圍在兒童食品安全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表示自己希望能夠以更多的方式,去引起人民對兒童食品安全的重視。并以此為基礎,真正走到食品安全的源頭。在周一圍看來,自己希望借助自己作為演員的影響力,去推動兒童食品安全的進程。他表示,自己有責任為兒童食品安全發聲,但要建立起中國食品的信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雖然事情很大、很難,但周一圍說,這并不是一件能夠立竿見影有效果的事情,但只要開始了,困難再多,只要慢慢做,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記者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