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腦健康之父”丹尼爾·亞蒙發現,盡管女性更懂得體諒和包容,但她們的大腦比男性更容易產生焦慮。在新書《女性腦》中,亞蒙介紹了9種女性常見的消極思維。
1.感覺至上型:把感受當事實。“我覺得他不愛我了”“我覺得他就是針對我”,當類似的想法出現時,大部分女性會不加分析地把感覺當真。但“我覺得”等同于事實嗎?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感覺是會撒謊的,尤其是在疲憊、饑餓、焦慮時,大腦“缺糧”會讓你的感覺偏離真相。所以,不要輕易讓感覺牽著鼻子走,多查找證據并理性分析。
2.內疚型:總覺得自己責無旁貸。如果你的想法中總出現“應該”“必須”“不得不”等字眼,那你很可能在用內疚折磨自己。由于大腦生理和社會家庭教養等原因,女性常常會把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內心道德準則比較高,當為自己爭取利益時,容易覺得內疚。稍微放松一下過高的道德要求,根據自己的目標、時間安排和精力去衡量要不要幫助他人。
3.命定型:用消極的方式預測未來。當你用肯定而負面的態度預測未來時——“這次我肯定會搞砸”“他不會喜歡我的”,就像給自己算命,會越來越焦慮。糟糕的是,對壞事的預測實際上會促成其變成現實,進而惡性循環。當你下意識做負面預測時,問問自己這是否客觀,即便真的會有不好的事發生,是否同時也會有好的一面。
4.讀心術型:武斷地認為自己知道別人的想法。即便對方沒告訴你,你也確定自己知道對方怎么想,那你就是在讀心,例如“我知道他對我不滿意”“他沒回復我,一定是不爽了”。女性有敏感的直覺是好事,但過分揣摩就是作繭自縛,對人際非常不利。分清有益的第六感和有害的讀心,他人態度不明朗的情況下盡量少把人往黑暗面想。
5.個人化型:總覺得針對自己。“新的工作條例增加了遲到罰金,這一定是針對我的!”其實遲到的并不只有你一個,甚至可能在你遲到前條例就制訂好了只是沒公布。總把錯誤、不幸往自己身上套,覺得什么負面的事情都和自己有關,就有個人化傾向。你需要減少對自我的過分關注,更全面地看到問題涉及的其他人。
6.以偏概全型:過度泛化。和丈夫吵了一次架,就說“他總是挑事”;孩子一次沒考好,就說“你每次都考砸”;閨蜜遲到了一次,就說“你老是不準時”……把一兩次泛化成“所有”,以偏概全的思維會讓人更消極。即使是有情緒的狀態下,說話也應該盡量客觀,否則容易讓彼此都焦慮。
7.只看消極面型。大多數人和事都同時擁有積極和消極兩面,只盯著負面肯定會令你感覺不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尋找事情有益的一面,這樣不僅能讓你的情緒好一些,也會讓你看到更廣泛的機會。
8.貼標簽型。“他就是說話不算數的人”“我一上臺講話就像白癡”,不論是給他人還是給自己貼上負面標簽,我們很容易就變得狹隘和固執。把人歸類也許有助于你迅速做出判斷,但人很復雜,當要進一步接觸時,盡量去看到更多的方面,看清本來的面目。
9.責備型:因自己的問題責備他人。有些人會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其他人,也有的人把自己不得志怪到社會不公頭上。這么想問題會慢慢弱化對人生的控制感,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弱者”,繼而更容易不思進取甚至怨恨社會。不論客觀條件如何,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聚焦于自身努力而不是抱怨,更有利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