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年是我國國家高新區發展30周年。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68家,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陣地。
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區。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至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數超過2萬家。2017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5.3萬億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4%。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翁啟文:這一輪技術革命最核心的兩條技術路線中關村都有了。一條就是新一代的新興技術,像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等。另一個方面就是代表生物技術方面,基因、生物醫藥、大健康等領域。
經過30年的發展,像中關村這樣的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68家。今年1-5月,國家高新區共實現營業收入12.35萬億元,同比增長8.13%;出口13719億元,占全國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的22.3%。無論是從規模總量方面,還是從發展質量方面,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曹國英:國家高新區集聚全國近40%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中96家誕生于國家高新區。國家高新區積極探索開放合作模式,成為地方融入國家開放發展大格局、開展全球高端鏈接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