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舉“這些年你錯過的最大發財機會”,中國的樓市是一個,另一個絕對是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房價泡沫說了這么多年,價格一直在節節攀升;美股牛市牛了快十年,頂部一破再破,卻依然牛氣十足!
8月的前3個交易日,A股接連下跌近5%,莫名三記重錘,市場信心重創,讓人一言難盡! 美股市場重創總會波及A股,但A股的慘烈美股市場卻不買賬,新高復新高,毫無懼色。雖然今年以來因為攪動波動大幅上升,但今年以來美國三大股指均錄得正收益,納斯達克指數今年前7個月的漲幅更是高達11.65%!持續長牛的美股對上失心瘋的A股,畫面感真是不可言喻!
在A股作為一名合格的韭菜,往往對于市場底部非常麻木,熊市不言底牢記心頭。但對于市場頂部非常敏感,頂部套牢的痛不堪回首。也難怪我們會對美股牛市謹小慎微并提出質疑:“目前已是美股歷史上第二長的牛市,納斯達克100、標普500指數估值已經處于歷史95%以上的分位數了,從估值太高了,絕對的高處不勝寒,漲了這么多,還能追高么…”。
到底美股的牛市還能不能參與,直覺告訴你太高了?但牛市背后的真實數據是如此么?今天就來全面地透析一下所謂的美股“高估值”。
一、
過去幾年,每當美股上漲一段時間后稍有下跌,就會有一些聲音跳出來大喊美股已見頂、美股已高度泡沫化。然而,美股卻總是出人意料地收復失地,并再創新高。唱空的踏空的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臉。
當然,無風不起浪。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美股市場整體的估值偏高是不爭的事實。95%的估值百分位,絕對的高!
二、
這里重點引用一下中金公司海外策略研究的最新觀點:美股市場整體的估值偏高是不爭的事實,但也并非夸張的泡沫狀態,當前的估值水平與2000年的科技泡沫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實際上,今年以來美股市場的上漲是以盈利貢獻主導,絕非夸張的泡沫,更不是全面的泡沫。
如果分行業進行分析,這種特征將會更加顯著。這里先看看和我們直接相關的美股QDII基金表現,從中選取一些跟蹤指數進行分析。
這里羅列了一些今年美股高收益權益基金(剔除華寶油氣等大宗等商品類基金,因為這些類基金的高收益主要得益于油價或者大宗商品的飆升,所以估值不具有參考意義)從下表數據看,非常別具一格。表現靠前的清一色都是一個標的指數——納斯達克100;只有一個突出重圍的,是華寶美國消費標的指數——標普可選消費品精選指數(IXY)。
關于美股估值,我們今天就以這兩個板塊指數為例,看看如何看待美股市場的高估值。
三、
做投資的人都知道這個公式:P(價格)=PE(市盈率)*EPS(每股盈利),即股價是由市盈率和企業盈利共同決定的。
簡單說,茅臺的股價目前是P=700元,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市盈率PE以及每股盈利EPS,當前機構分析師對于貴州茅臺(行情600519,診股)的一致預期EPS為28元,對應25倍的PE,所以股價的成因就可以分解為:700=25*28。
實際上,對于指數也可以據此來歸因, P(指數價格)高,可能是PE(估值)擴張導致,這是基于行業未來高增長的預期,往往不太靠譜,但如果基于實實在在的EPS(企業盈利)增長導致,那就非常扎實可靠了。
所以說P(指數價格)上漲未必意味著高估,需要我們合理分解成因,可能由于估值擴張貢獻,也有可能是由企業盈利推動。
雖然目前美國經濟復蘇情況良好,二季度GDP增速“跑出”逆天的4.1%。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非常快,近期正在披露的美股2季度業績依然普遍超出預期。但我們今天不是要說基本面的,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數據去驗證牛市真相的。美股的上漲究竟是因為盈利增長還是估值擴張,我們只有將其拆分一下方可知曉。
下圖中我們就將IXY、納斯達克100、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自2009年以來的回報分解為估值擴張和盈利貢獻。
要點
納斯達克100、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可以看到這三個指數回報均在盈利貢獻的柱狀圖上方。說明這三個指數的漲幅都是由估值和業績共同推動。區別在于:
納斯達克100和標普500指數的盈利貢獻遠遠趕不上指數漲幅,指數上漲因素中估值擴張貢獻較大,高達50%;
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以盈利貢獻為主,估值擴張貢獻僅僅占到6.62%,貢獻度很低,整體漲幅也相對健康。
要點
IXY指數很逆天,圖形很突出,指數回報位于代表盈利貢獻的柱狀圖中間。指數盈利貢獻高達704.48%,大幅高于指數同期595.50%的漲幅。如果估值不變,按照P(價格)=PE(市盈率)*EPS(每股盈利)的價格公式,指數漲幅應該在700%以上。說明了IXY指數在9年的大牛市中,指數漲幅全部由盈利增長來推動,指數漲幅甚至趕不上企業盈利增長。另一個決定因素估值非但沒有擴張,反而有所縮水(估值收縮-12.85%)。
也就是說,可選消費板塊的增長純粹基于企業盈利成長,相對納斯達克100,IXY指數的價格明顯更為扎實可靠。
四、
下圖為IXY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走勢圖和估值點位圖。
可以看到,雖然兩只指數牛市漲幅都達到了近600%,但從估值的縱向數據來看, IXY指數的估值從2009年3月的23.5倍下降到了2018年7月的20.5倍,估值收縮12.8%;
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估值從2009年3月的13.2倍升到了2018年7月的20.0倍,估值同步擴張50%。
說到底,我們覺得漲得高的,不論是股票,還是指數,不一定是估值泡沫,拆分開歸因看成因,才是理性的投資決策。
非要下個結論,納斯達克100指數、標普500指數相對激進,不過估值都是動態的,如果下半年美股盈利增長也會抵消估值的擴張,但現在確實看不清,況且納斯達克多為科技股。
但IXY指數估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更何況,在IXY指數中,有亞馬遜和奈飛這兩個“巨無霸”,不只是市值巨無霸,估值也是巨無霸,兩個股票合計占IXY指數權重超27%。而這兩家的市盈率都超過了130倍。如果剔除這兩個公司,IXY指數的估值預估將縮水20%,降至18倍左右。
不過,這兩家公司絕非IXY指數的“豬隊友”。相反,亞馬遜和奈非都是超級明星公司,成長性非常高,高估值也有理有據。從公司運營角度來看,它們商業模式獨特,影響力驚人,以亞馬遜為例,2季度實現凈利潤25.34億美元,同比增長1186%,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1.6億美元,同比大增352%。給予百倍市盈率,按照增速預期很快就會消化,所以估值并不高。
正如開篇所說的,美股整體市場偏高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學會拋開表面看到本質,才會看到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