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鯨保險了解到,遼寧省第一家法人險企——融盛財險獲批開業,發起股東東軟集團“掌舵人”劉積仁出任融盛財險董事長。事實上,作為一家信息技術企業,近年來,東軟集團業務已有轉變,目前聚焦于大健康、大汽車、智慧城市領域。
對于未來走向,東軟集團曾表示,希望在“車聯網+保險”方面發力。對此,業內人士對藍鯨保險指出,當前,車聯網保險仍有“窘境”,首先是未獲監管批復,更多停留在研究階段,其次,車主接受程度不高,商業模式未探及“痛點”,未來發展仍待探索。
“應勢而生”,融盛財險落地遼寧填補區域空白
7月7日,上市公司東軟集團(600718.SH)、機器人(300024.SZ)、出版傳媒(601999.SH)接連披露關于融盛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盛財險)獲批開業的公告。藍鯨保險查看發現,融盛財險注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根據此前銀保監會下發的批籌公告顯示,擬任董事長劉積仁同為東軟集團“掌舵人”,擬任總經理徐廣哲則有多年保險從業經驗。
據了解,融盛財險由東軟集團、機器人、出版傳媒、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弘焜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大連匯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共同發起,東軟集團作為主發起人,持股20%。據悉,融盛財險開業后兩年內,將在遼寧省內開展業務,兩年后則可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在遼寧省外設立分支機構。
股權結構方面,除上海弘焜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外,其余5家股東均為遼寧當地企業,而落地沈陽的融盛財險,獲批開業也將結束遼寧省此前無全國性法人財險公司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提升地域保障程度,補齊區域發展短板。
2016年末,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加快貧困地區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以填補保險法人機構空白,持續優化區域布局。
從今年批籌開業的8家險企均為地方性險企這一共性來看,或也驗證了監管層理念。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這一現象,說明監管層希望推動險企在地方落地,以更好地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盡管遼寧不屬中西部省份之類,但其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屬地,包括國家發改委2016年9月批復設立遼寧自貿區,擁有一定戰略地位。而在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勢必需要填補保險保障不足。此前,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也對媒體表示,遼寧省政府對于融盛財險的設立非常重視。
此外,從保費收入來看,今年前五月,遼寧原保險保費收入425.58億元,占全國比重2.23%,在全國34個省市里,位屬中列。結合地域需求以及保險保障的可提升空間,融盛財險的“落地”或也稱得上“應勢而生”。
未及痛點,車聯網保險仍需探索、“開花結果”有難題
根據早期的擬發起設立公告內容顯示,作為保險行業的“新人”,東軟集團以及機器人更多謀求現有優勢與保險業務的結合來切入金融領域。具體來看,東軟集團欲釋放公司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拓寬金融保險領域投資,拓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機器人則擬以財險公司作為金融平臺,發揮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客戶資源優勢,推廣財產保險服務在智能制造以及其上下游領域的深入發展,切入到保險業細分領域。
與兩者不同的是,出版傳媒的訴求更多表現在效益端,其指出,參與設立財險公司,有利于實施公司的“文化+金融”戰略布局,“形成新的效益來源,實現多元化發展,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事實上,作為主發起人的東軟集團,此前在金融領域主要面向銀行、證券、保險等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包括IT架構規劃、交易、行情、風險管理以及技術外包等。此外,藍鯨保險注意到,對于“互聯網+”業態的打造,東軟集團此前也曾披露細化路徑。
其擬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實現對保險需求的發掘與引導、產品和服務的細分化和個性化,同時與原有業務相結合,打造“駕駛行為分析/車聯網+車輛保險”、“健康管理+健康險”等創新型保險產品。從實力角度來看,東軟集團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企業,技術優勢明顯,但在觸點保險業務時,也同樣面臨著如何“落地”的難點。
以“駕駛行為分析/車聯網+車輛保險”為例,東軟集團在汽車電子業務領域,有二十余年的經驗,作為車載系統整體供應商,其技術與市場份額都較為領先。子公司東軟睿馳則專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時進行基于云平臺的車聯網領域研產銷。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科技領域人士對藍鯨保險介紹道,車聯網數據收集的主要集中在車輛性能的改變以及用戶用車習慣,包括使用時間、功能、環境和駕駛習慣監測等,基于以上數據,才能與車輛保險結合。進而根據駕駛習慣進行風險預判,定制化車險。“但是目前監管層并沒有批準車聯網類的保險產品,只是個別企業方向上的探索”。
此外,個人數據的收集也是難點之一,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車車主,是車聯網保險的主力人群,“但目前量不大”,對于老一類的車主而言,需要外加輔助設備,此前人保、騰訊都曾推廣,但實際效果并不好,用戶不接受給自己的車輛安裝硬件設施,此外也擔心存在盜取隱私的可能性。
該業內人士表示,車聯網+保險模式的確是大趨勢,“但目前的方式,沒有挖到痛點”,應用上需要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
宋清輝同樣指出,“互聯網+保險”發展的難點在于融合,而在融合過程中會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由此看來,盡管擁有自身優勢業務與保險的結合點,要想真正應用,利用技術,創新保險行業模式,東軟集團與融盛財險前途可期,但或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