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A股納入MSCI全球市場指數已經過去1個多月。截至7月17日,這1個多月以來,滬指區間跌幅9.61%,最低曾下探至2691.02點。
猶記得,A股在納入MSCI之前,多家基金公司紛紛發行MSCI主題基金——今年4月~6月,就有多達16只產品(A、C份額合并計算,下同)成立。那么,當滬指調整至2800點附近,這些MSCI基金動向如何呢?
不到1個月倉位已超九成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9只MSCI主題基金成立,發行總規模約為159億元。
據了解,這些基金成立以來,其實建倉節奏并不太一樣。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披露上市報告書的兩只基金——MSCI低波和MSCI國際。
具體來看,7月17日,MSCI國際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截至7月13日,權益投資中的股票投資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高達93.96%;7月9日披露上市交易公告書的MSCI低波,截至7月5日,權益投資中的股票投資占比更是達到98.62%。
不難看出,這兩只基金已經接近滿倉操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MSCI低波、MSCI國際的成立日期分別為6月7日、6月15日,也就是說,從成立到接近滿倉,這兩只基金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而回看5月份披露上市公告書的幾只基金,它們的建倉則謹慎得多。比如,MSCI易基的股票投資占比只有0.97%;景順MSCI的股票投資占比甚至為0;建信MSCI的股票倉位相對較高,但占比也只有33.43%。
顯然,部分MSCI主題基金近期借著市場的大幅調整,已經大舉加碼A股市場。
前十大重倉股存在差異
除了倉位差異、建倉節奏快慢,相信投資者比較關心的還有建倉的個股都有哪些?
眾所周知,MSCI主題基金雖說是跟MSCI相關的基金,但由于跟蹤指數不同,其實也會出現一些差異。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其跟蹤指數主要有三種,即MSCI中國A股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從成份股來看,三類指數不同之處在于指數的選股范圍,所以各只基金在最終的建倉品種上,并不是很一致,甚至有的基金在投資范圍中還寫明了“本基金可投資于非成份股”。
具體來看,主要投資于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成份股的MSCI國際,其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行情600519,診股)、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診股)(港股02318)、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港股03968)、海康威視(行情002415,診股)、美的集團(行情000333,診股)、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港股01398)、五糧液(行情000858,診股)、浦發銀行(行情600000,診股)和恒瑞醫藥(行情600276,診股)。該基金與建信MSCI的前十大重倉股相比,有9只相同。
而主要投資于MSCI中國A股低波動指數的MSCI低波,其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長江電力(行情600900,診股)、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港股01988)、興業銀行、北京銀行(行情601169,診股)、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港股03328)、恒瑞醫藥、國投電力(行情600886,診股)、浦發銀行、貴州茅臺和新希望(行情000876,診股)。不難看出,與前面兩只基金相比,重倉股差異較大。
綜合倉位和重倉股的表現來看,這些MSCI基金的業績表現也出現了一些分化。其中,MSCI低波、MSCI國際在近1周的凈值漲幅均達到4.1%,明顯領先于同類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