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上報養老目標基金的公司收到相關修改意見。目前針對養老目標基金相關修訂意見主要是一些細節上的調整,這或許意味著首批產品獲批落地已經箭在弦上,業內人士預計7月份正式落地。
市場關注已久的公募養老目標基金又有新的進展。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近日,首批上報養老目標基金的公司收到相關修改意見。
目前針對養老目標基金相關修訂意見主要是一些細節上的調整,如基金名稱中需要體現最短持有期等要求,養老目標基金可能需要批量改名,此外,還需要就產品到期的轉型方案做出說明等。這或許意味著首批產品獲批落地已經箭在弦上,業內人士預計7月份正式落地。
證監會網站新基金審批表顯示,分別在5月11日和7月4日獲得第一次反饋意見的養老目標基金已經達到29只,未來首批成立的公募養老目標基金有望從中誕生。不過,也有消息稱,首批獲得“準生證”的養老目標基金可能在10只左右。
部分養老目標基金需改名
自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以來,公募行業積極申報產品,截至7月6日已經上報57只此類產品。7月4日有9只產品收到了第一次書面反饋意見,而近日不少養老目標基金又獲得新的修訂意見,顯示出養老目標基金的審核節奏明顯加快。
記者從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多家基金公司獲悉,近期旗下養老目標基金確實收到了修訂意見。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此次收到的修訂意見并非是規則上大變動,而主要是一些細節上面的調整,一是養老目標型產品到期之后的轉型方向需要寫清楚;二是涉及基金改名,策略是目標日期或目標風險要體現在基金名稱中,最短持有期也要體現在基金名稱中。
“我們也收到了反饋意見,其中也是涉及改名。”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根據該公司的基金設計,封閉運作期是三年品種,需要在名字中增加“三年持有期”。此外,他還強調,如果養老目標風險基金是三年滾動,也就是按照每一筆申購滾動計算,封閉期為三年。
從上報的養老目標基金來看,只有華夏基金申報的“金建養老目標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金葵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滾動開放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滾動開放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等三只基金名稱中有“三年滾動開放”或“三年持有期”字樣。
此外,還有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針對養老目標基金到期后轉型也有相關要求。
相關公司積極備戰產品發行
業內人士表示,養老目標基金的審核節奏有所加快,樂觀預計此類基金將很快落地。
證監會最新新基金審批表顯示,目前獲得第一次書面反饋意見的養老目標基金達到29只,分別屬于20家基金公司,其中,華夏、匯添富、易方達旗下有3只基金獲得第一次反饋,而嘉實、泰達宏利、中歐則有2只基金獲得第一次書面反饋,其余基金公司則只有1只基金獲得第一次書面反饋。
市場人士認為,首批成立的公募養老目標基金有望在獲得反饋的29只產品中誕生,可能是在10只左右。當然,具體情況還以“準生證”正式下發為準。
此前,市場有消息稱首批養老目標基金將在7月中下旬獲批,因此已經獲得反饋的基金公司都在積極備戰發行。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直言,近期在加班加點準備養老目標基金的相關營銷方案。還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首批獲得“準生證”的養老目標基金肯定會第一時間投入發行,各大基金公司也在和渠道積極溝通,加強宣傳材料的制作等。他認為,一旦7月份首批獲得批文,在8月份會打響發行大戰,非常考驗各家公司市場營銷能力,市場部壓力頗大。
值得一提的是,讓市場對養老目標基金期待很高的是稅收優惠。今年4月份,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港股03988)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保險試點的通知》。《通知》顯示,公募基金作為個人商業養老賬戶的投資范圍,將在2019年5月對接個人賬戶,助力我國三支柱養老體系開展有益探索。同時,《通知》要求,“試點期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完善養老賬戶管理制度,制定銀行、公募基金類產品指引等相關規定,指導相關金融機構產品開發。做好中登公司平臺與商業銀行、稅務等信息系統的對接準備工作。”
業內人士表示,在海外,養老目標基金因為很好地貼合了個人養老金投資的需求,得以快速發展壯大。國內養老目標基金采用多元資產配置策略、嚴格控制回撤等規范的投資運作,有望為個人養老投資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有效滿足居民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