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的環保規定正給日本原材料行業帶來特殊需求。中國為改善大氣污染,開始出臺各項規定。受此影響,煉鋼用零部件和塑料價格上漲,相關日企的業績正在提升。對日本原材料行業來說,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6月26日報道,在日本長野縣大町市,昭和電工的大町事務所里,猶如大炮炮身的黑色物體擺成排。那是在電爐煉鋼中被當做熱源的“石墨電極”。
事務所的所長吉田義昭笑著說:“(這么忙是因為)營業員不會拒絕訂單”。這家工廠剛剛把產能提高7%,增至全年4.5萬噸,但仍處于排隊等待交貨的狀態。該公司2018年度的合并營業利潤預計同比增至1.8倍。
日本東海碳素也以石墨電極為主要產品。其社長長坂一表示,“到2019年的產品都賣完了”。東海碳素已開始改造設備增強產能。在2018年度,電極價格同比增至2倍~3倍,業務利潤預計暴漲至近30倍。
報道稱,石墨電極通電后發熱,是將電爐加熱至攝氏3000度的主要零部件。在全球粗鋼產量中,電爐煉鋼的占比自2012年起呈現下降趨勢。但自從中國為應對“PM2.5”等大氣污染開始出臺環保規定,下降趨勢迅速發生變化。
2017年6月,中國關閉了眾多生產地條鋼的企業。
報道稱,煉鋼方法有兩種,分別是以鐵礦石等為原料的高爐煉鋼和熔化廢鐵進行再利用的電爐煉鋼。全球鋼鐵行業預計將轉向使用電爐,因為電爐不使用煤炭且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中國政府也推動國內企業轉向電爐,計劃將不到10%的電爐煉鋼比率提高至20%。
報道稱,中國如今已轉向“環境重于經濟”的姿態。日本三井化學的社長淡輪敏表示,“中國工廠1個月要接受環保部門好幾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