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證綜指屢創新低之際,央行“放水”的利好消息迅速傳來。中國人民銀行6月24日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基金公司看來,此舉可釋放約7000億元流動性,大中型銀行支持大企業債轉股落地,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信貸。但周一股市卻不漲反跌,對此有基金認為,市場擾動因素尚未解除,仍需相對謹慎。
貨幣政策并未轉為全面寬松
對于此次降準的直接受益者,在基金看來,一是債轉股,二是小微企業。
大成基金指出,此次降準方式和規模均超預期。本次降準并未用于置換未到期的MLF,共可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超過前次釋放約4000億元資金的水平,接近普降。其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郵儲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等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二是資金導向大小兼顧,大中型銀行支持大企業債轉股落地,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信貸。
中信保誠(港股02378)基金進一步指出,截止目前,本輪市場化債轉股簽約規模已經超過萬億,但成果落地率只占簽約規模的10%,本次降準將加快債轉股落地進程。根據前期簽約來看,債轉股主要針對一些杠桿率較高的國企、大型民企,因此本次降準的主要目的仍是結構性去杠桿。
匯豐晉信也認為,債轉股是去杠桿有效方式。目前債轉股簽約金額達1.5萬億,但實際落地金額為千億級別,市場化債轉股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而對于貨幣政策走向是否變化,鵬華基金宏觀策略分析師張華恩指出,政策導向上仍然延續了結構性寬松的思路,使用精準投放和宏觀審慎監管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政策引導。自4月19日央行定向降準以來,貨幣政策邊際微調明顯,但在結構性去杠桿導向未變的背景下,目前仍非進入全面寬松的信號。此次定向降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信用風險引發的問題,以及對社融的提振效果如何,后續仍需觀察。
股市中期擾動因素尚未解除
受益于降準消息,本周一滬深兩市早盤雙雙高開,個股呈現普漲態勢,債轉股概念股全線大漲。但午后兩市跳水,最終上證綜指下跌1.05%,創業板指跌0.72%。統計顯示,近10年來,13次降準次日股市僅5次上漲。基金公司也多表示,盡管降準短期有助于市場企穩反彈,但仍然需要保持謹慎。
大成基金表示,此次降準在短期內或會助力市場反彈,特別是那些直接受益于政策微調及中報確定性預期上行修復的周期品,比如金融地產資源品。至于對市場中長期的影響,仍需等待政策最終方向的確定,需要見到信貸或社融數據的改善。在此之前,仍需相對謹慎。
鵬華基金張華恩認為,對股票市場而言,政策持續微調下短期有修復可能,無須繼續過度悲觀。不過,考慮中期去杠桿政策主線未變,微觀層面的流動性問題(如信用違約、股權質押等)實質緩解仍需要時間,市場短期修復后預計仍將處于反復磨底階段。
中信保誠認為,市場短期有望企穩反彈,但不宜過度樂觀。前期受流動性壓制較大的大金融和周期股有可能是受益最大的板塊。但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仍將反復、去杠桿大方向未變,中期擾動市場的因素仍未緩解,不宜過度樂觀。
除此之外,暫緩發行CDR等因素也被基金認為有助于市場企穩。博時基金魏鳳春表示,
暫緩第一只CDR發行以及摸排股權質押風險,以及央行降準支撐社會融資,市場情緒或因此略有恢復,但風險事件并未得到排除。建議保持謹慎樂觀,結構上可考慮逐步止盈消費,關注金融地產、周期和科技等板塊。
也有相對樂觀的觀點,認為估值已處于低位。匯豐晉信則表示,從估值角度,中證800和中小板指的PE/PB均已經調整至歷史底部區域,股市的吸引力已經比債市更高。在配置上,以淡化風格和精選個股作為后續的主要思路,把握盈利的確定性。